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沁園春?雪》引發的國共兩黨詩詞大戰(上)

毛澤東《沁園春?雪》引發的國共兩黨詩詞大戰(上)

原標題:毛澤東《沁園春?雪》引發的國共兩黨詩詞大戰(上)


本文共2950字丨閱讀全文需要2分鐘


1936年1月,為鞏固陝甘根據地,開通抗日前進道路,毛澤東親率紅軍主力準備東渡黃河打到山西去。2月5日清晨,部隊來到陝西清澗縣袁家溝休整。飄了幾天的鵝毛大雪,雄渾壯觀的北國雪景觸發了毛澤東的詩興。2月7日,毛澤東奮筆疾書,寫下了氣吞山河的詞作——《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贈詩「索句」:柳亞子披露《沁園春·雪》


1945年8月,毛澤東應邀飛抵重慶,與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8月30日,居住在重慶沙坪壩津南村南開中學院內的國民黨元老、「南社」盟主、愛國詩人、民國第一任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秘書柳亞子,到重慶張治中的寓所桂園拜會了闊別多年的老朋友毛澤東。



在交談中,柳亞子聽了毛澤東對國內國際形勢的分析和中國共產黨在戰後重建美好家園的政治主張之後,回到家中夜不成寐,欣然命筆作詩一首以發感慨。該詩發表在9月2日的重慶《新華日報》上:

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


霖雨蒼生新建國,雲雷青史歸同舟。


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崑崙頂上頭。

9月6日,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去南開中學回拜柳亞子。柳亞子請毛澤東校正《七律·長征》在傳抄過程中出現的錯字,並將自己8月30日所作詩贈給毛澤東。


10月7日,毛澤東抄贈《沁園春·雪》與柳亞子,並致信一封:「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於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


贈柳亞子的《沁園春·雪》是寫在一張「第十八集團軍重慶辦事處」的信箋上,未題上款,也未署名。後來毛澤東應柳亞子之請,又在柳的紀念冊上題了一次。上款:「亞子先生教正」。下款:「毛澤東」,並加蓋兩方印章。


柳亞子得到毛澤東的回復,欣喜萬分,深為毛詞那磅礴的氣勢、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思想所折服,不禁稱讚道:「展讀之餘,以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能手),雖蘇(軾)、辛(棄疾)未能抗(相比),況餘子乎?」不久,他就作了一首題為《沁園春·次韻毛潤之初到陝北看大雪之作》的和詞:

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雲飄。嘆青梅酒滯,余意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並把這首「和詞」和毛詞一併交給《新華日報》,要求同時發表。


《新華日報》因未徵得毛澤東本人意見的緣故,不便同時發表這兩首詞,只好發表了柳亞子的「和詞」。而《沁園春·雪》卻因此在報社內部披露,並被傳抄出去。


「和詞」的發表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很想拜讀毛澤東的「詠雪」原作。重慶《新民報晚刊》副刊編輯吳祖光幾經周折找來幾個不同的毛詞傳抄本,將之拼湊起來,得到一份完整的《沁園春·雪》。他認為:「從(該詞)風格上的涵渾奔放來看,頗近蘇辛詞派,但是找遍蘇辛詞再找不出任何一首這樣大氣磅礴的詞作。真可謂睥睨六合,氣雄萬古,一空倚傍,自鑄偉詞。」11月14日該報在副刊顯著位置以《毛詞·沁園春》為題隆重推出,並配發了熱情洋溢的「按語」——「毛潤之先生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由於毛詞系由傳抄本拼湊而成,故發表時與原作有數字之異。


11月28日,重慶《大公報》以《轉載兩首新詞》為題,在顯著版面轉載了毛的《沁園春》及柳的和詞,隨即重慶各大報紙競相轉載,《沁園春·雪》不脛而走,轟動山城。


蔣介石與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時的招待宴會上碰杯


羨慕嫉妒:蔣介石無事生非挑爭端


蔣介石讀過《沁園春·雪》先是吃了一驚。從內心講,拋開其它諸般因素,單從詩詞本身論,這確實是一首從未見過的能震憾人們心靈的「古今罕有之篇」。接著猶感芒刺在背。國共兩黨,毛澤東和蔣介石由革命的同盟軍而分道揚鑣,分成兩個對立階級、集團領袖。毛澤東敢於來重慶談判,已出乎蔣的預料,在政治上搞得蔣十分被動。現在卻公開發表這麼一首絕代風華、令人稱頌不已的詠雪詞,這不是國共兩黨、兩位領袖在戰場上較量之外,在文壇上的比拼嗎?這將置他堂堂國民政府主席於何種境地?換言之,這不是毛氏向蔣某人公開叫板「單挑」嗎?


從蔣介石內心看,多想直接上陣,也能「和」出一首且不說能勝出毛氏之詞幾分,但求不相上下平分秋色之作亦能稍緩內心糾結。


若論國學功底,蔣介石還是滿有信心。少小之時,其父蔣明火以高薪聘請寧波舉人親受四書五經、孫子兵法,也稍學辭賦藝文,且能手書一筆標準的歐體楷書而頗感自豪。


1907年蔣介石赴日本振武學校留學。他給表兄單維則寄回照片上題詩道:

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候。

新文化運動以來,蔣介石也試寫新體詩。1926年《江西日報》創刊時,蔣介石還以北伐軍總司令身份題寫《祝<江西日報>誕生》的白話文詩:

「呀,好革命的怒潮呀,呀!這掀天倒海的怒潮,竟以仗著自然的力,挾著它從珠江來到長江了。……呀!好革命的怒潮啊,呀!好革命的勢力。」

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蔣介石讓人在南京市東郊建「正氣亭」並題聯曰: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雖然蔣介石具有較好的國學基礎,也有些許詩詞的寫作,但是,此時面對毛澤東雄渾壯觀的《沁園春·雪》,僅憑這「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顯然不是對手。無奈之中,蔣介石召來自己的「文膽」、國民黨中央執委、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大文豪陳佈雷。

「布雷先生,你看毛澤東這首《沁園春·雪》詞,是他作的嗎?」


陳點頭回答:「是的。」


「你覺得此詞寫得如何?』


陳:「氣度不凡,真有氣吞山河如虎之感,應該說是當今詩詞難得的精品。」


「難道就沒有不盡人意之處?譬如在音韻方面,對歷史人物評價等方面。」


陳布雷從詩學角度如實對蔣介石說:「嗯,我細細看了看,沒有什麼毛病。至於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因為是詩詞,也只好這樣說了。據我所知,毛澤東對中國古代歷史是非常精通的,填詞作詩,算不得什麼難事。」


蔣憤然作色道:「我看他的詞帶有帝王思想,他想復古,想效法唐宗宋祖,稱王稱霸。

陳:「這個嗎,倒是有的。」

蔣聽到這話,感到耳順,似乎找到了討伐毛澤東的理由。臉色緩和下來:「那好,你趕緊組織一批人,寫文章以評論毛澤東詩詞的名義,批判他的『帝王思想』。要讓全國人民知道,毛澤東來重慶不是來和談的,而是為稱帝而來的。

國民黨中宣部暗中通知各地各級黨組織,要求會吟詩作賦的國民黨黨員,每人寫一首或數首《沁園春》,並告之,中央將在寫得好的詞作中選擇幾首意境、氣勢和文筆超過毛澤東的,以國民黨主要領導人的名義發表,將毛澤東比下去。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一批御用的各色文人紛紛登場對毛詞極盡曲解、非議、鼓噪、評論紛至沓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國共兩黨一場奇異的《沁園春》詩詞「大賽」在山城重慶乃至全國就此展開。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中國國家歷史(zggjls),如需轉發請聯繫原公眾號。來源:黨史縱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文摘歷史 的精彩文章:

周總理看戲(下)
近代名人夫妻老照片,揭秘背後的婚姻故事

TAG:新華文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