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為什麼喝水都會胖?

為什麼喝水都會胖?


商務合作QQ:1021882139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著,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現代養生寶典。微信號:zzy08894

 

長按指紋掃描處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


我們知道脂肪的功能是用來提供熱量禦寒的,當寒冷時,人體會儲存更多的脂肪來防禦寒冷,現在外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不大,因為冬天有暖氣,出門有車,大家挨凍的機會不多,真正的寒來自於內在,因生活不規律、熬夜、飲食不注意、喝冷飲、吃冰激凌等會有損體內陽氣,陽虛則寒,寒則瘀,導致集體對各種毒素的代謝減低都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寒呢?


·

  經常虛弱,容易疲勞。


·  

手腳冰涼,怕冷。


·  

容易腹瀉,喜歡熱。


·  

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


·  

腿腳容易水腫。


·  

下肢容易無力酸麻,易犯腰痛。


·  

晚上愛起夜。




以上情況佔兩樣就說明有問題了!




讓我們找出導致內寒的原因


1


熬出內寒




這寒是怎麼來的呢,首先是您自己熬出來的,熬什麼?熬夜唄,在中醫養生看來,子時覺至關重要,晚上十一點前要進入睡眠,因為子時一陽生,是講這個時候陰氣盛到極點,有一點陽氣初生,所以這是陰陽交接班的時間,又是一點陽氣發芽的時候,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順利進行,您這會不睡覺,即把陽氣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長此以往,陰盛則陽虛,陽虛則寒。




黃帝內經


養生/刮痧

/

拔罐/艾灸


關注


2


穿出內寒




這點不用多講,你懂的,道理都明白,可就是架不住那顆愛美的心,於是乎,想美麗就要「凍」人,短裙、露臍裝……夠性感吧,也夠凍人,而且您看露的這幾個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肩關節、膝關節就不用說了,這都是人體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風寒受涼,更要命的是頸背和腰腹,小腹為元氣的中心,身之重地,腰為腎之府,頸背屬於一身陽經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露著,不受寒才怪。




3


吃出內寒




雪糕冰棍冷飲,多少女生的最愛,這個更有誘惑力,現在的女孩子呀,內火都大,有內熱再架不住現在的冰激凌都好吃,就不分時候的來一碗或者各種冷飲果汁這都是寒性的,卻不知,很多情況下這種內火都是虛火,都是因為內寒導致的虛火上炎,是一種假象,但大部分女生不懂這個,就覺得熱就想吃涼的,想吃就吃,於是內寒就吃出來了。


4




虛生內寒




我們常聽一個詞兒——脾胃虛寒,這個虛和寒是相輔相成的,內臟一虛,功能與活力下降,內寒就會叢生。壓力的增大生活節奏的加快,這都是對能量變本加厲地消耗,耗的大於養的您就虛了,內臟一虛,內臟運轉慢就滋生出內寒了。



5


懶生內寒




動為陽,靜為陰,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常運動,氣血才能周流不淤不堵,而現代人最缺的就是這個,在家歇著,出門坐車,上班一坐坐一天,總不動,氣血運行就弱,體力就會下降,內臟功能減弱,則寒從內生。




6


外寒傷身




這個外寒就是指外環境的寒,比方說秋冬氣溫下降,天氣寒冷,您穿衣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風寒,但有意思的是,現代人其實更多是在夏天受的寒。 




夏天哪來的寒,當然是空調,現在又不是舊社會,吃不飽穿不暖的,你看冬天那羽絨服保暖內衣的,一個比一個穿得暖,誰會讓自己凍著。




而且冬天上人體是閉關自守的狀態,陽氣沉伏於內臟,毛孔閉合,再加上穿得多,風寒不容易吹進來。夏天就不一樣了,天熱呀,人體的毛孔就得睜著,這是本能,要向外散熱,這毛孔張著,如果呆在空調屋裡猛吹冷風,這時身體連個把門的都沒有,寒氣就大搖大擺地進入體內了。




朋友們都看到了嗎?寒底兒就是這麼被自己養成的,寒邪淤在體內,降低內臟活力和新陳代謝,便無奈的堆積脂肪,並且無力排泄毒素,亂七雜八的東西都堆在一起形成肥胖,要想驅寒就要首先避免上述不良習慣,您把這些壞毛病都改掉了,我們再說怎麼調。


該怎樣驅寒?




1


拉筋拍打驅寒




受寒是導致人體能量不足、能量通道——經絡淤堵的原因之一。而拉筋拍打無論在局部還是在全身,都直接導致自身產生能量。比如拍打局部,局部就產生熱,拍打全身,則全身產生熱能;拉筋亦然,全身發熱。而且規律非常一致;拉筋拍打的痛與熱能相關,越痛產生熱能越快。我們常常看到拉筋者雖然躺著不動,但很快就因為痛而汗流浹背。因為能量上升,逢瘀就化,遇寒就排,瘀堵的能量通道,也就是瘀堵的經絡會被迅速的疏通,能量到達該去的地方,癥狀自然化解。



能量來自何方?通過拍打拉筋燃燒體內的垃圾、毒素、病體,如癌症、腫塊、包塊、寒濕等等,既活血化瘀,消解了病體、病痛、毒素,又減了肥,排了寒濕毒素。




2


艾灸驅寒


通過艾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具體可灸豐隆、足三里、三陰交、神闕、大椎等穴位,驅寒效果很不錯。




3


喝姜棗茶驅寒


生薑具有祛風散寒、溫胃止嘔之功效,紅棗可以補充氣血、調理脾胃。兩者都是常見的食材,所以姜棗茶的日常製作很方便,是補陽除濕非常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刮痧治百病 的精彩文章:

臉要窮養、身要嬌養!女人養生就四句話!
沒想到,這種運動,比跑步、快走好百倍!

TAG:中醫刮痧治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