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我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加快提升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中國教育新聞網成都10月19日訊(記者 張春銘)在今天開幕的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2018?秋)上,以「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為主題的精品特色展覽吸引了不少與會者的眼球。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廣泛宣傳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所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寫好新時代高等教育奮進之筆,近百所(67所)高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大、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雙一流高校悉數參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的10個分支機構,四川、重慶等7個省市積极參与,以展板、視頻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示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領域在人才培養、師資建設、規模發展、辦學條件、科研轉化、社會服務、綜合改革和國際競爭力等多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展覽面積2000餘平米。

「這些成就充分證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砥礪奮進,走過了由小到大的奮鬥歷程,走上了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的發展之路。面對新的征程,我們必須毫不動搖、信心堅定地走好這條路。」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原副部長杜玉波說。

附: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展

序 言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高等教育事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40年來,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從高考制度改革到高校擴大招生,從「211」、「985」工程到「雙一流」建設,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砥礪奮進,走過了由小到大的奮鬥歷程,走上了一條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堅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方針,必須毫不動搖的堅持下去。

——40年來,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數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建設者;產出了一批服務國家戰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部分學科已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推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揮高等教育獨特優勢,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中國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階段邁進。

——40年來,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豐富經驗。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既紮根中國大地又面向時代發展,既強調自力更生又注重對外開放,既尊重實踐探索又加強頂層設計……這些彌足珍貴的實踐經驗,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走向新輝煌的行動指南,也為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有益參考。

——40年後的今天,我國召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次大會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規划了教育現代化的新藍圖,開啟了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新畫卷,掀開了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新篇章。

站在改革開放走過4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樣的重大歷史節點上,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必將迎來一個新的春天,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杜玉波

(一)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改革開放40年來,各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黨的教育工作,先後於1978年、1985年、1994年、1999年、2010年五次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2018年9月10日召開了全國教育大會,不斷探索如何辦好社會主義大學,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辦學道路。這就是,在指導思想上,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在基本制度上,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個根本制度;在價值訴求上,強調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上,強調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辦學道路,正是我們大學的根基和優勢所在。

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紮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繫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018年,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二)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階段快速邁進

改革開放40年間,高等教育事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特別1999年以來,國家實施高等教育擴招政策,高等教育規模擴張迅速,快步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普通高等學校從1978年的598所增加至2017年的2631所(含獨立學院265所),其中本科院校1243所,高職(專科)院校1388所。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40年間,全國本專科院校在校人數總規模由85.6萬人增至2753.59萬人,年均增長率為9.1%;招生人數由40.1萬人增至761.49萬人,年均增長率為7.6%;畢業人數由16.5萬人增至735.83萬人,年均增長率為10.0%。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78年的2.7%增至45.7%,佔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比例達到20%,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國。

(註:以上數據(下同),1998年以前取自各類文獻,98年以後從教育部歷年發布《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摘取)

(三)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確立

經過40年的耕耘,我國基本形成完善的高等教育培養體系,各層次人才培養數量比例不斷優化,高層次人才培養事業蓬勃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40年間,研究生招生人數從1978年的10708人增至2017年的80.61萬人,年均增長率為11.4%;畢業人數從不足百人增長到57.8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4.5%;在校研究生人數從10934人增至263.96萬人,年均增長率為14.7%;至2017年,全國共有研究生培養機構815個,其中普通高校578個,科研機構237個。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據教育部《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各類高等院校共招收博士生8.39萬人,碩士生72.22萬人,普通本專科生761.49萬人,成人本專科生招生217.53萬人,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教育報考470.94萬人次。

同時,我國高校建立起多種形式有機結合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全面保障高校多層次人才培養。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大幅提升,農村戶籍大學生招生佔比超過60%,研究生教育實現了56個民族全覆蓋。

展板五

(四)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在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結合更加緊密的當今時代,高等教育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2007年至2016年的十年中,高等學校發表科技論文從90.6萬篇增至126.8萬篇,年均增長率為3.4%;專利授權數量從1.4萬項增至15.0萬項,年均增長率為26.8%;此外,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高校產出的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成果佔全國總數的80%以上。

2017年,全國高等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24項,占授獎項目總數(35項)的68.6%;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33項,占通用項目授獎總數(49項)的67.3%;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00項,占通用項目授獎總數(132項)的75.8%。

在基於論文及其被引用次數的國際學科評估中,從2012年到2018年,我國高校進入ESI前1%的學科數從279個增加到893個,學科進入ESI前1%的高校從91所增加到219所。如今,我國每年新成長的勞動力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比例超過45%,高等學校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養了大批生力軍。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改革開放40年來,嫦娥飛天、航母下水、蛟龍入海等國家重大項目的背後都有高校的身影,都與高校創造的科研成果密不可分。十八大以來,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科研經費總額超過1791億元,占高校科研經費總量的27.4%;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額超過130.9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全國年發明專利授權總數的1/5,高校獲國家科技三大獎佔比穩定在2/3以上,產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

(五)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加快提升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顯著增長,我國(內地)高水平大學在主要國際排名中的位次明顯提升。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自2015年QS世界大學排名採用新演算法以來,上榜高校從原來的30所增加至如今的40所(2018年最新數據),6所高校進入百強榜,其中清華大學排在第17位,這是首次有中國大學進入世界前20名。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從28.47萬人增至60.84萬人,公派出國人員從1.24萬人增至3.12萬人;留學回國人員從13.48萬人增至48.09萬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世界競爭力的顯著提升,來華留學人員也不斷增加,非學歷生人數從2010年的15.77萬人增至2017年的24.77萬人,學歷生人數從10.74萬人增至24.15萬人。目前,來華留學人員覆蓋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學歷生人數與非學歷生人數基本持平,表明我國高校頒發的學歷證書對世界各國學子的吸引力已大為提升。

(六)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4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培養機制、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保障體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始終把高等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從《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到《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從《高等教育專題規劃》到《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一連串上下貫通、關涉全局的頂層設計方案陸續印發實施。

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槓桿、以改革為動力,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調整優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要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

(七)師資隊伍和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師資隊伍也在不斷擴大。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人數從1978年的51.8萬人增至2017年的244.3萬人,其中專任教師從21萬人增至163.32萬人。2017年,普通高校生師比為17.52:1,其中本科學校17.42:1,高職(專科)學校17.74:1。

「中國高等教育40年成就」精品特色展舉行

在經費投入方面,自1997年至2016年近二十年間,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支出從6522.91元增至18747.65元,總體增長幅度為187.4%;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從2865.6元增至8067.26元,總體增長幅度為181.5%。

根據2017年最新統計數據,全國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為11109億元,比上年增長9.72%。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校舍總建築面積95400.3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995.29億元。此外,2003年以來,我國先後啟動並實施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等改革工程,逐漸從規模擴大向內涵發展轉變,促進了高等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

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全面總結了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科學概括了我國教育發展的「九個堅持」的寶貴經驗,並從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吹響了加快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化教育的號角,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謀划了新的藍圖。中國高等教育也必將以本次全國教育大會為起點,繼續堅定道路自信,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努力實現教育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於永正:教兒童學語文,靠的是「示範」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