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實現「六個穩」 金融政策如何發力

實現「六個穩」 金融政策如何發力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為中央對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定調,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正處在進行時。隨著下半年過去大半時間,如何實現「六個穩」的路徑也已經逐漸明確。

以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來穩就業。小微企業看似體量小、影響弱,但從整體來看不容忽視。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崗位,實則貢獻不小,分量不輕。然而,與此同時,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頑疾」仍然存在,這正是金融業近期的著力點之一。8月20日、21日、22日連續3天,中央級會議聚焦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10月7日,央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除償還此前MLF操作外釋放約7500億元,意在「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結構」,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為穩就業提供了「定心丸」。

以「嚴監管+流動性合理充裕」來穩金融。去年以來的金融監管強化行動仍在持續,從4月份「資管新規」出爐到7月份的細則落地,再到9月28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的發布,監管層從制度上樹藩籬,對錶外違規渠道的封堵、對違規行為的處罰等仍在持續推進。與此同時,為了對沖表外業務收縮可能造成的實際影響,結合市場實際情況,通過年內4次降准以及日常公開市場操作來穩定金融市場情緒,在「堵暗道」的同時「疏明渠」,既保障了流動性合理充裕,又促進了金融業中長期的合規、健康發展。

對於銀根鬆緊問題,10月14日,央行行長易綱在2018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的回答十分明確——當前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既未放鬆,也未收緊。可以看到,中國M2和社會融資規模等其他指標適度增長,當前向金融體系注入的流動性是適當的,槓桿水平將繼續保持穩定。

以金融開放不斷深化來穩外資。當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較大,國內諸多風險隱患因素疊加,但在這種「變」的背景下,中國仍堅持不斷深化金融開放,面向世界釋放中國堅持開放、樂於合作的信號。4月11日,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上表示,6項金融開放措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年底前還將推出另外5項開放措施。上述承諾正在一一兌現。其中,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提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等開放政策已經落地;8月31日,證監會發布《上海交易所和倫敦交易所市場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根據安排,「滬倫通」有望在2018年年底前正式開通。這響應了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現實要求,也是推進金融市場全方位互聯互通的一次積極實踐。此外,伴隨著MSCI指數、富時羅素指數等納入中國債券和股票後,市場主體開始主動配置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所進展。

以堅持深化改革來穩預期。求穩並非因循守舊、一成不變。相反,中長期的穩定從深化改革、迎接開放的挑戰中來,這是當前決策層發出的明確信號。而金融業除了上述自身的業務結構化調整、合規性加強外,其自身的改革也力求與實體經濟的改革形成共振。例如,近年來金融業力推的降槓桿工作,實質上就是一項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性工程。8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財政部等5部委聯合印發的《2018年降低企業槓桿率工作要點》給出的一個較為細緻的「降槓桿指南」中,完善「殭屍企業」債務處置體系、完善國有企業資本管理機制等看似都是金融業務,實際上都與實體經濟改革緊密相關。而金融業與實體經濟一系列深化改革之舉的協同並進,也是向各界釋放明確的信號:不迴避問題,不拖延改革,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發展之道。

應當看到,目前全球經濟都處在轉折期,不少大國的國際國內關係正在重塑。而對於中國而言,也是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結構優化的關鍵時期。「六個穩」是旨在形成一個平穩的過渡期、一個民生「獲得感」「幸福感」高的社會環境以及中長期改革發展的良好基石。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金融業需要在總量政策與結構性優化政策之間實現平衡,在嚴監管與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目標之間進行協調,在開放與改革的大方向下以開放促競爭,以改革求突破,以與實體經濟共振求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蘋果市值突破1.1萬億美元 盤中一度漲逾2%
大講堂第537講:以數學眼光透視投資中的風險管理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