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軍號吹破敵人膽

軍號吹破敵人膽

號角作為一種管樂器,發聲高亢而凌厲,這使它自誕生伊始便同戰爭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舊約聖經》中就描述了幾千年前,七個祭司吹著七隻羊角帶領百姓攻破耶利哥城的場景。在中國,「鳴角收兵」遠比「鳴金收兵」(「角」就是牛角等獸角做成的號器,後來演變為銅質的喇叭,「金」則是指鑼)出現得早,號角那渾厚、凄厲、久久回蕩的聲音,早已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成為了渲染沙場蕭瑟肅殺的標誌性素材。

軍號不僅是傳達命令、發起衝鋒的號角,它在戰場上還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貢獻。

扭轉戰局的法寶

在戰爭的硝煙之中,高亢激越的軍號能使士兵在槍炮聲中,仍然清晰地聽到指揮員的命令,這對指揮者控制戰場至關重要。因此在沒有電子通訊的古代,軍號逐漸成為軍隊通用的傳令工具。各國軍隊都確定了自己的軍號譜,並要求部隊牢牢記住,從衝鋒、追擊、撤退到行軍、休息、集合,各有音調,統一使用。

如此界限分明的軍號聲很快成為各國軍隊辨別敵我的工具,不過這種方法也帶來了一些麻煩,經常被敵軍利用。

在1877年~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處於攻勢的土耳其軍隊有一天向俄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衝擊,眼看就要衝進俄軍陣地的前沿塹壕了,俄軍的處境十分危急。此時俄軍指揮官命令一位熟悉土軍號譜的俄軍號兵,突然吹起了土軍的「退卻號」。土軍士兵以為是指揮官別有用意的命令,便紛紛停止進擊,退了回去。俄軍因此贏得了等待援軍和鞏固陣地的時間,而等土軍弄清真相再來進攻時,早已錯過了良機。

比起俄軍的這個指揮官,拿破崙似乎技高一籌,他曾說:「軍號是戰爭之魂」,實際上這句話是有真實戰例作為依據的。1796年,拿破崙率法軍同奧地利軍隊在義大利北部的阿爾科拉沼澤展開會戰,由於奧軍數量超過法軍一倍還多,而且扼守要地,法軍的進攻屢屢受挫,拿破崙本人也陷入污泥中險些被俘。

情急之中,拿破崙派出一小隊騎兵每人帶一把軍號潛入奧軍後方的一片樹林。當第二天的戰鬥開始時,那隊騎兵便一齊吹起了嘹亮的衝鋒號。奧軍聽著號聲的密度,以為是法軍的大隊騎兵已從側背衝殺過來,紛紛嚇得四散奔逃。結果使拿破崙轉敗為勝,取得了歷史上著名的阿爾科拉大捷。

更絕的是在1800年,拿破崙率4萬法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先頭部隊在義大利北部的馬倫哥同奧地利統帥梅拉斯率領的反法同盟主力遭遇,法軍一開始遭到重創,梅拉斯派甚至已經派信使將勝利的消息報告給了維也納。

但就在奧軍全線衝鋒,法軍面臨全軍覆沒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急中生智的拿破崙突然命令鼓號手奏「進軍樂」,這突如其來的軍樂讓勝利中的奧軍驚駭不已,以為拿破崙的增援部隊趕到了,於是急忙後退。法軍乘勢發起攻擊,在隨後趕到的援軍配合下,擊潰了奧軍,重新佔領了義大利北部。

精神戰的利器

軍號還是一種十分奏效的精神戰武器,在合理的運用之下,它可以讓敵軍心存恐懼,疑神疑鬼,從而有效地打擊敵人的士氣。所謂「新兵怕炮,老兵怕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雖然志願軍團以上單位間已有電話通訊,但是數量不多,特別是在基層,主要仍靠軍號傳遞信息。司號班和司號員被各個部隊看成是寶貝,始終被留在各級指揮員的附近,往往是基層指揮員犧牲之後,直接由司號員擔負起指揮之職。在戰鬥激烈的時候,指揮員甚至親自吹衝鋒號來激勵戰士衝鋒。

為什麼司號員被如此看重呢?這其實是沾了軍號的光了,因為美國人實在是讓軍號給整怕了。在朝鮮戰場上,只要志願軍猛吹軍號,「聯合國軍」士兵就會立刻緊張起來,有些士兵甚至開始神情恍惚。抗美援朝後不久,在1950年11月的雲山之戰中,美軍首次領教了志願軍軍號之威,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美軍戰史中有這樣一段描繪:「整整一夜,高地四周的軍號、喇叭、哨子聲此起彼伏,中國的幾個偵察兵在這個營的四周轉來轉去,在不合時宜的時間吹奏不合時宜的樂器……」由於美軍裝備的現代化,初到朝鮮戰場的美軍對掛在志願軍司號員或者連、排長腰際的這種金色小喇叭十分陌生,他們很快被這種「交響樂」弄暈了,不知道對面到底有多少志願軍,更不知道哪次進攻是真的,哪次是假的。沒過幾天,美軍士兵就被弄得精神恍惚,草木皆兵。加上相信巫術的原因,有些美軍士兵堅信有巫師在中國軍隊中幫助中國士兵打仗,從而更加沒有了鬥志。最終,出於對喇叭聲的恐懼和絕望,他們給這個地獄般的地方起了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喇叭高地」。

在與志願軍接觸一段時間之後,美軍老兵提起小喇叭來個個心有餘悸,他們說:「那是一種可怕的聲音,是一種死亡的召喚。」因為每當志願軍的喇叭響起時,美軍士兵就會遭到猛烈的打擊:「迫擊炮準確地擊中碉堡和塹壕,步槍子彈和手榴彈暴雨般傾瀉而下……志願軍隨後會排山倒海般地衝過來,任憑美軍火力再猛,衝鋒的浪潮仍然一浪高過一浪,直到淹沒敵人為止。」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只好丟下陣地拚命逃跑,跑得慢的士兵不是吃了志願軍的刺刀就是乖乖地做了俘虜。

可見,號角乃至後來的軍號之所以能從眾多樂器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國軍隊青睞的通訊工具,是因為它們高亢凌厲的音質更加適應嘈雜喧囂的戰場環境,從而讓指揮者能夠針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更好地發號施令,控制局面,甚至是利用自己的智慧把軍號變成克敵制勝的法寶。另外,從角質的號角到銅質的喇叭,從古代的耶路撒冷到現代的朝鮮戰場,軍號這種古老的信號工具對敵人起到的威懾作用是巨大的,即便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也是一樣。

更有趣的是,一些由軍號演繹的軍歌因為伴隨著一個民族走過了爭取獨立、和平與自由的歷程,因而帶有厚重的歷史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並逐漸地成為了各國特別是新興民族國家民族精神的象徵,許多國家的軍隊進行曲最終演變成了國歌。例如德國的《德意志高於一切》、法國的《馬賽曲》、義大利的《馬梅利之歌》、中國的《義勇軍進行曲》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大科技2018年9期雜誌上市了
如何打造自我循環的小世界?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