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首最霸氣的帝王詩,堪稱千古絕唱,近千年後還能聞到血腥味

這首最霸氣的帝王詩,堪稱千古絕唱,近千年後還能聞到血腥味

中國人是一個愛詩的民族,從上古時代開始,由民謠演變的詩歌,便伴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成長。從《詩經》開始,中國詩人就層出不窮,幾乎每一個朝代,不管是太平盛世還是戰亂時期,都有無數詩人唱出當時的最強音,吟誦出時代的無窮魅力。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王侯將相,都願意以詩來歌詠自己的生活,抒發自己的志向。

在此之中,帝王詩可謂是規格最高的。皇帝之中,喜歡作詩的不在少數,比如乾隆一生就寫了四萬多首詩,幾乎與《全唐詩》相當。再比如女皇帝武則天,以一首《如意娘》喚回了唐高宗的情愛,讓自己能夠被接出感業寺。

既然是帝王詩,更多的則是以霸氣而出名。劉邦在《大風歌》中「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讓多少英雄豪傑為之動容,短暫當過大齊皇帝的黃巢,以《不第後賦菊》中「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令天下為之傾倒。

然而,在如此多的詩人皇帝之中,如此多的帝王詩中,還是朱元璋的《示僧》更為霸氣,近千年以來無人超越: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這首詩又叫《憤題和尚詰問》,詩中朱元璋志得意滿的神情可謂霸氣側漏:(我)殺光了江南百萬雄兵,腰間的寶劍上的血跡還有腥味,老僧認不出我是如此的英雄好漢,卻聒噪不休問我的姓名!

朱元璋從小貧寒,當過放牛娃,做過乞丐,並沒有什麼文化知識。他當上起義軍領袖,直至皇帝後,才有時間接觸到最為傑出的文人,同時也有機會讀書習字。雖然這首詩文才一般,敘事也相對簡單,但在平淡的語言之下,卻將霸氣演繹得淋漓盡致。

關於這首詩,還是有個來歷的。在元末時,農民軍聲勢很大,元朝統治者不堪一擊,光復大業指日可待。矛盾的焦點,從元朝與起義軍的對立,轉移到了起義軍內部爭奪勝利果實的鬥爭。誰能消滅對方,誰就能最終滅掉元朝,驅逐蒙古人。

在群雄逐鹿的較量中,朱元璋和陳友諒是實力最為強大的。但陳友諒的樓船巨大,水師精銳,在水鄉澤國之中更具有優勢。陳友諒本人也足智多謀,手下的大將張定邊更是號稱元末第一猛將。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朱元璋與勁敵陳友諒拉開了鄱陽湖之戰。

這場戰鬥驚心動魄,被認為是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從決戰之初到結束,雙方一共持續了整整37天時間。最終,朱元璋利用長期對峙消耗了陳友諒的銳氣,並通過佔據湖口要地,切斷了陳友諒的退路,最後集中兵力,利用火攻,全殲了朱元璋的主力。

這一戰之後,朱元璋在兵力上對陳友諒處於壓倒性優勢,不光是消滅群雄,光復中原也成定局。在此時,志得意滿的朱元璋又一次微服出遊,這是他長期保持的習慣。這一天,他來到了紫金山上的一座禪寺。他當過和尚,對於寺廟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朱元璋來到寺廟時,寺中的老和尚見他身材高大,威武不凡,還佩戴著寶劍,還以為是過路的強盜。不過,在一番交談之中,心情很好而且對和尚很親近的朱元璋的態度非常誠摯,這反而讓老和尚放寬了心。他雖然是出家人,卻很欺軟怕硬,他仔細打量朱元璋,發現此人也不過是粗布衣服,言語中還露出一絲土氣,態度不恭敬起來。

這位老和尚輕蔑地告訴朱元璋,現在身處亂世,好男兒自當闖出一番天地,不應該打扮成這個樣子,遊山玩水。他喋喋不休,讓朱元璋十分惱火,最後抽出寶劍,架在老和尚的脖子上。這時候和尚才覺得害怕,腿軟跪下來求饒。

朱元璋哈哈大笑:原來老和尚你也不過是凡心未泯,貪生怕死啊!說完,他收回寶劍,徑直向自己居住的禪房走去。和尚在後面請教朱元璋的大名,卻無人理會。第二天朱元璋飄然離去,只在他居住的禪房之中,找到了這首《示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皇子被誣陷而死,臨終前詛咒宰相該死,六年後字字應驗
此人才是《西遊記》中最懶的人,結局混得卻非常不錯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