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瞄準新中產階層子女入學痛點,T School 以小單體輕資產「復創」國際學校

瞄準新中產階層子女入學痛點,T School 以小單體輕資產「復創」國際學校

二胎政策放開後,一線城市每年新生兒人數快速增加,幼兒園、小學入學難,學費飆升。以北京為例,據數據,2016 年,北京市新生兒人數達 28 萬人,而北京小學總數約 987 所,全北京市加起來能夠提供的一年級學位約 15 萬個,到 2022 年,以現有的建校速度根本無法滿足每個在北京出生的孩子都有學可上的基本需求,更不用說滿足新中產階層對於子女優質教育的擇校需求。

基於這一供需危機,T School 的辦學初衷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希望為解決中國中小新建校供給匱乏、中產階層子女入學難的社會問題探索出一個辦學新模式。二是伴隨新一代中等收入家庭的產生,家長對子女教育理念的革新,希望服務中國家長對國際教育的新需求。

相比於傳統建校的大而全「重模式」運營,T School 在商業模式上選擇以幾千萬小成本做「小而美」單體學校,實現可規模化複製、可快速擴張的模式,也更容易讓學校進入二三線城市。

據 T School 創始人馬成介紹,國際學校動輒幾億甚至十幾億的建校費,和一年二三十萬的學費,其實是貴在硬體設施、外教工資上,貴在投資長周期的財務成本上。但這些雄偉華麗的樓宇、大禮堂、游泳館等,以及為彰顯國際化而高價聘請的裝飾門面的外教,在實際教學中並沒有發揮關鍵作用;資源、師資、資本利息上的浪費,最終都需要家長來買單。

T School 壓縮了硬體上的成本,資金集中投入在建設學科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等學生必需的直接教學空間,以中國教師為核心,優化中外籍師資教學配比,將年學費標準控制在十萬元左右,集中精力做教育教學,也希望讓更多中產家庭能夠負擔起國際品質教育。

教研方面,T School 依然選擇線下「重模式」。馬成介紹,學校的硬體可以做輕,但教學品質是根本,要做重。其團隊自 2016 年開始做國際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教學產品,同時以國內外主學科的教材為基層進行二次研發,在教學底層邏輯上形成一套完整體系,包括中文、數學、英語、科學四門主學科+藝術、音樂、體育、社會情感學習等素質學科,從「研發中心」向各學校輸出,但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的特色,因地制宜進行個性化設計。

新中產子女在入學問題上還有一個痛點:託管。國際學校課程少且放學早,而中產雙職工家長的工作時間往往很長,周末可能還要加班,孩子放學後的託管就成了很大問題。對此,T School  全年開放 300 天,遠高於國際學校每年只有 183 - 187 個教學天的標準,晚上放學時間延長至晚7點,而不是一般學校的三四點鐘放學,這也成為家長選擇 T School 的重要原因。

關於 T School 的名稱,馬成介紹,T是「挑戰者」拼音的首字母,起名為「挑戰者」國際學校源於三個方面:

1、挑戰盲目崇洋的國際學校思潮

國際學校≠國外學校,國際教育應該是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精華、綜合世界多元文化的教育模式。很多國際學校在課程設計、師資配比甚至學校名稱上全盤模仿國外。馬成認為,中國幾十年來的基礎教育做的很紮實,不輸於國外,T School 在辦學理念上希望做到「守正出奇,固本創新」,讓中國孩子建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做一所能代表中國教育創新的國際學校。

2、挑戰傳統應試和「填鴨式」教學痼疾

這一方面表現在課程設計的多元化,包括主學科+藝術、體育、社會情感學習,另一方面體現在學科教學的素質化,例如數學、物理課上所有的公式公理,通過實驗、模擬實際生活場景來學習,而不是死記硬背公式。課程考察上,以學生的課題研究和團隊任務為考核依據,建立科學系統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3、挑戰把孩子桎梏在教室的學習模式

T School 以「圖書館中的學校」為出發點,將大比例的建築面積用於建設開放式圖書館環境,孩子們日常的學習、閱讀甚至玩耍大多在圖書館內。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環繞圖書館的各個教室和老師,則為孩子們的個性化進度學習提供指導性支持。

T School 的第一所學校今年 9 月在北京開學,投資方為北極光創投鄧鋒先生、雙湖資本吳亞軍女士和紅杉資本的周逵、鞠青夫婦等,具體融資信息未披露。T School 接下來計劃以直營及合作模式擴展辦學網路,在選擇投資方面著重考慮理念和戰略的一致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外國人回憶在華經歷:八大理由證明,中國已是全球「最迷人」的科技市場
比網易嚴選更早開店,一條說開滿100家店就上市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