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粗俗武狀元出一個上聯,才高八鬥文狀元竟對不出,現仍沒恰當下聯

粗俗武狀元出一個上聯,才高八鬥文狀元竟對不出,現仍沒恰當下聯

粗俗武狀元出一個上聯,才高八鬥文狀元竟對不出,現仍沒恰當下聯

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實施,一直到清朝光緒年間的1905年停辦, 在中國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古代的統治階層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選擇人才的制度。

因為它首開先河的使用了分開科目來選拔人才的方法,因此被叫做科舉。科舉制原則規定,寒門學子參加考試,允許他們自己寫信自薦報名,不用再像以前的察舉制一樣,必須要經過王公大臣或者府縣長官推薦才能應考的規定。

自從中國實行了科舉制度以來,選拔出了大量的人才,對推動當時的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在這期間出現了許多表現出色才能卓絕的文武狀元。

按照常理來推測,文狀元和武狀元在各自的專業上是獨領風騷的佼佼者,文狀元在文學上是文采翩翩的天之驕子,武狀元則在刀槍劍戟拳腳武功上卓爾不凡。

粗俗武狀元出一個上聯,才高八鬥文狀元竟對不出,現仍沒恰當下聯

然而凡事有例外,在這世界上無奇不有,就像以下所說的一位文狀元竟然對武狀元故意挑戰他的文學地位,而提出的一個上聯竟然對不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此處要說的文狀元就是明朝時候有「三才子之首」美譽的著名文學家楊慎。楊慎出生在公元1488年,從小就聰明過人、過目不忘,因此深受老師的賞識。

他的父親是當朝東閣大學士楊廷和,家教非常嚴格,使他自幼深受傳統優秀儒家文化的熏陶。七歲時,楊慎的母親就教他學習句讀和背誦唐詩宋詞;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 12歲已經能寫出文采斐然的文章了,在當地已經少有名氣了。

公元1511年,楊慎已經長到24歲了,他決定上京赴考,其實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參加科舉考試了,他第一次參加科考時,因為不小心讓蠟燭的火花濺落並燒毀了試卷,導致他錯過了一次中試的機會。

粗俗武狀元出一個上聯,才高八鬥文狀元竟對不出,現仍沒恰當下聯

而這一次楊慎痛定思痛,再接再厲,終於以殿試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奪得了當時的「文狀元」稱號,並且被皇帝封為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武宗實錄》,他也由此一路平步青雲登上了明朝的歷史舞台而大放異彩。

在他高中狀元半年之後,因為母親突然病逝讓他不得不向朝廷請假,趕回老家去奔喪。

這一天楊慎正心急如焚地乘船行駛在一條江河之上,準備趕回家鄉去為母親守孝。當他的船走到一處河道最狹窄的地方時,發現這裡實在太窄了,只能容納一條船通過,他便催促船夫加速前進以免耽誤他的行程。

不料這時從正對面突然駛來了一艘客船,兩條船迎面相遇,差點碰到了一起,幸好兩船的船夫手疾眼快及時用竹竿抵住了對方的船頭才沒有相撞在一起。

粗俗武狀元出一個上聯,才高八鬥文狀元竟對不出,現仍沒恰當下聯

兩條船雖然沒有發生碰撞,但卻都卡在了河道進退不得。正當楊慎企圖仗著自己是當朝狀元和官員的身份讓對方先退回去時,對方的那條船的僱主剛好露出了面孔,原來竟然是他以前一直諷刺的武狀元。

而這個武狀元一直都聽說楊慎對他頗有微詞,說他是大老粗沒文化,看不起他,因此他早就想找機會來教訓一下這個心高氣傲的文狀元,想不到今天冤家路窄,狹路相逢,他心想正好趁這機會來挫一下楊慎的銳氣,因此他毫不相讓,讓船夫把船緊緊的頂在了楊慎那條船的船頭前面。

武狀元站在船頭,怒目圓睜,虎視眈眈,楊慎也仗著自己年輕氣盛,也毫不退卻,大有一觸即發大打出手的氣勢。

不過後來武狀元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卻突然轉變了態度,放鬆了緊繃的臉皮,微微一笑說:

粗俗武狀元出一個上聯,才高八鬥文狀元竟對不出,現仍沒恰當下聯

「楊兄,你是當朝皇帝欽點的文狀元,一定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吧,我只是一個粗俗卑陋的武夫沒什麼文化,不過我在十年前曾經在一座名山上看到一副上聯,非常的工整和奇妙,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能夠對出下聯。

今天我就把它拿出來讓你對,你如果能對得出,我就退回去給你先走,如果你對不出,那你就先退回去,讓我先走,這樣好不好?」

楊慎一聽正中自己的下懷,心想自己只是一個文弱書生,肯定打不過面前這個五大三粗的武狀元,但若說到文采,自己是天下第一無人能敵是毫無疑問的,所以他自信滿滿地馬上答應了對方的要求。

楊慎獨立船頭洗耳恭聽,武狀元便慢條斯理的念出了上聯:「兩舟並行,櫓速不及帆快。」

粗俗武狀元出一個上聯,才高八鬥文狀元竟對不出,現仍沒恰當下聯

楊慎一聽,馬上開動腦筋搜索枯腸,陷入了沉思當中,他冥思苦想了三柱香的漫長時間,依然想不出合適的下聯來對上。

最後楊慎不得不承認自己江郎才盡對不出來,對武狀元抱一抱拳說:「慚愧!」,就馬上命令船夫把船撐向退後,讓對方先行通過。

武狀元見文狀元對不出來,不禁哈哈大笑,洋洋得意的站在船頭揚長而去!

這個上聯看上去好像非常普通平平無奇,其實不然,對聯裡面實際上蘊含著深奧意思。

詩里的櫓與帆都是古代木船上不可或缺的東西,其中「櫓速」讀起來的諧音暗中指的是三國時代吳國重臣「魯肅」。

粗俗武狀元出一個上聯,才高八鬥文狀元竟對不出,現仍沒恰當下聯

「帆快」讀起來的諧音指的是曾經救過劉邦的漢朝大將「樊噲」。

「魯肅」 代表一的是溫文爾雅么文臣,「帆快」代表的是五大三粗的武將。

「兩舟並行,櫓速不及帆快。」 隱含「同朝當官,文不如武」的意思。

這一個平淡無奇的上聯歷經了數百年,無數的文人墨客嘗試想對出它的來,但一直到現在都沒人能夠對的出合適的下聯來。

各位優秀的讀者,你能對得出這副上聯的下聯來嗎?請大家暢所欲言,在評論區里盡情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華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馮歪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張來自敦煌藏經洞古卷,直接推翻「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的觀點

TAG:小馮歪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