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時候的他讓梨,可等他成年之後,說話從不讓人

小時候的他讓梨,可等他成年之後,說話從不讓人

原標題:小時候的他讓梨,可等他成年之後,說話從不讓人


史書上寫此人能禮賢下士,聽到他人長處,很高興;如他人超出自己,必定虛心前去請教;對他人缺點當面直率地指出,不敷衍,打哈哈,但背後卻竭力稱讚對方長處,推薦、獎勵,因而雖然無勢無權,但是卻能在讀書人中保持相當高的威信。


金代詩人雷淵讀了他的故事,留下《讀孔北海傳》七絕詩一首:

漢室風流絕建安,老瞞父子力排山。可憐魯國真男子,也著區區七子間。



古巨基版孔融


這會兒您知道了吧,對了今天要講的就是孔融,他是東漢末期的國家級學者,是孔聖人的嫡傳子孫。大家記憶最深的就是小學課本中《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的是孔融有兄長五人,兄弟關係和睦。有一年父親準備將梨分與諸子,四歲的孔融主動拿了最小的梨,將大地讓給哥哥們。他說,年紀最小,就應該吃小的梨。於是,這則故事成了父母教育小孩子的經典案例,所以我們對他的認識只停留在了四歲的年紀,但是不影響他的知名度。

這次要聊的就是孔融成年後的事。話說東漢末年,董卓亂政之時,孔融正由司空之職轉任中軍候,剛在職三天,就調任虎賁中郎將。原因是董卓很注重名門之後,相當青睞孔融。但是孔融不願和董卓在一條賊船上,董卓為廢除小皇帝(少帝劉辯)不遺餘力,大造輿論,很多官員都隨聲附和,只有孔融不贊同。董卓極不高興,但因孔融有名望,也奈何不了他,遂改任有職無權的議郎;後北海郡(今山東昌樂西)黃巾餘黨活躍,董卓就指使三府聯名舉薦孔融為北海相,企圖把他送出去做炮灰。


就這樣孔融在北海待了五年。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紹為擴充實力,派長子袁譚率軍圍攻北海。自春至夏幾十天時間裡,孔融率幾百將士堅守孤城。最終城陷,孔融率部出奔。與此同時,曹操已挾漢天子遷都許昌。孔融由地方官員調京,任部長級的將作大匠,遷少府,主持全國營造、建築等事務。



孔融劇照


孔融在朝堂很活躍。每次朝會,首先發言,侃侃而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他人都樂得跟在後面附議。

曹操重才,開始很器重孔融。可是孔融傲慢,持不合作姿態,有時還趁機揶揄曹操。



古巨基版孔融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趕走袁尚,佔領全冀州,大肆擄掠,將袁紹和其主要官員的妻妾盡數分賜有功部下為奴婢。此間曹丕先進入袁紹府第,強娶了比他大六歲的絕代美女、袁熙之妻甄氏。曹操遲一步沒有趕上。因為是自己兒子,不好意思相爭。孔融知道了內情,故意寫信與曹操:「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讀了,再三尋思,也找不到此故事出於何書;後來見面問及,孔融笑著回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意思是說,今天將女俘甄氏賜曹丕,想來當時也是這樣吧。冷諷熱嘲,極盡謾罵之事。


此類事情還有很多,曹操忍無可忍,終於罷免孔融少府之職,出任閑職。但孔融仍不知所忌,依舊故我。《後漢書·孔融傳》說他個性寬容無所顧忌,結交士族,喜愛受益之事。雖然退居閑職,但是賓客常常絡繹不絕。還常常感嘆:「只要家中賓客常滿,只要杯中有酒,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孔融是真正讀書人的性格。


曹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罷三公,自為丞相,以郗慮為御史大夫。郗慮向來與孔融積怨已深,趁曹操嫌忌他時,利用職權,又指使漢末國家級文人、丞相軍師路粹打小報告揭發誣陷孔融。


路粹是漢末大文豪蔡邕的學生,和孔融也相識,為了利益,就編造了孔融的四條罪狀:一、任北海相時曾說:我是大聖(殷湯)後代,當皇帝也可以,何必讓姓劉的;二、和孫權使者密談,有訕謗朝廷;三、有一天不戴帽子,只繞白頭巾,上街散步,實在不禮貌;四、和禰衡相互吹捧。

按理,這些算不了什麼罪,但曹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最終孔融全家被殺。三國時期的一代文人就這樣死於非命,時也命也?還是看官來判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刁鑽的角度 的精彩文章:

從這三點看來,曹操稱「民族英雄」當之無愧

TAG:刁鑽的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