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本文由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ID:huanqiukexue)

來源:科學美國人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如果有人說能靠嗅覺預測暴雨,他可不是在吹牛皮。不同的天氣的確有不同的味道,而嗅覺靈敏的人能夠分辨出這些味道。人們可以用鼻子嗅出大旱,也能聞到夏初的超級雷暴雨——事實上,乾旱過後的雨水味道要比平時更濃烈些。

下雨時和下雨過後的空氣聞起來有種特殊的清新自然的味道。清新的下雨味里究竟藏著什麼分子?答案會讓你大吃一驚。

有點甜?那是臭氧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高濃度的臭氧是藍色的(右)

當狂風四起、烏雲翻滾、暴雨將至時,你聞到的第一種味道或許有些甜,也有些刺鼻。那就是臭氧散發出的強烈而新鮮的氣味。臭氧和氧氣是同素異形體,它的名字來源於希臘語「ozein」,意即「嗅」。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研究對流層的化學家路易莎·埃默斯(Louisa Emmons)解釋道,化肥、污染物以及自然環境都是空氣中臭氧的源頭。

閃電中的電荷可以將大氣中的氮、氧分子分解為獨立的原子。其中一些原子重組後形成一氧化氮(NO),而一氧化氮又與大氣中的其他化學物質發生反應,有時就會生成一種由三個氧原子構成的分子,這就是臭氧。臭氧的味道是雷雨的前兆,因為雷暴雨強烈的向下氣流會將高空中的臭氧帶到近地面。

來自死去的動植物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一旦開始下雨,各種味道就會隨之而來。降落的雨滴會擾亂近地面的氣味分子,改變它們的位置,將它們帶到空氣中——地面乾燥時尤是如此。

假如你身處山林,這些氣味分子就來自於植被、樹木。而對城鎮居民來說,你們聞到的味道則是來源於混凝土和瀝青。有些味道芳香怡人,有些味道則污濁難聞。

通常,我們將這類降雨後的味道稱作「潮土油」(petrichor)。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礦物學家 Isabel Joy Bear 和 R. G. Thomas 於1964年首次提出「潮土油」這個新詞。

潮土油怎麼來的呢?當腐爛分解的動植物的散發出的分子進入空氣,隨風附著到礦物或泥土表面時,就會產生潮土油。

在天氣乾燥的時候,這些分子會和岩石表面的其它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在下雨時,上述過程產生的「宜人」氣味就會釋放出來——也就是脂肪酸、醇類和烴類物質混合的味道。

來自大地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暴風雨過後,我們會聞到一股潮濕泥土的香氣。這種味道來自土臭素(geosmin),它是放線菌、藍綠藻等微生物的代謝副產物。

對那些勤勞的園丁來說,土臭素的味道非常親切,但如果土臭素污染了酒或者飲用水,那它就不那麼「可愛」了,因為它會散發出一股潮濕的惡臭。

大家都愛雨水味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這些由天氣變化而產生的化學物質,都能傳遞出特定的信息。一些生物學家推測,流入河道的潮土油可以作為淡水魚產卵時間的信號。

英國約翰英納斯研究中心(John Innes Center)的微生物學家 Keith Chater 還提出,土臭味素的芬芳可以作為信標,幫助駱駝尋找荒漠綠洲。反過來,生成土臭味素的微生物可以利用駱駝作為載體,幫助傳播自己的後代。

不過,這些味道會向人類傳遞有用的信息嗎?一直以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人類學家 Diana Young 都在研究西澳大利亞沙漠土著人的傳統習俗。

潮濕涼爽的夏日開始前的第一場雨,對當地人來說是一件大事,空氣中混雜有潮濕的樹膠油、桉樹、動物糞便和塵埃所散發出的香甜味。這場雨季讓袋鼠和鴯鶓開始活動起來,結束了大地饑渴的日子,將澳大利亞西部這片紅色的沙漠變成一幅青翠的風景圖。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西澳大利亞的尖塔沙漠

Young 說,對當地居民而言,雨水的味道和綠色密切相關,她將這種關聯稱為「文化聯覺」。實際上,許多土著居民會利用植物和動物的油脂自己製造香水,然後塗抹在身上。這是身體和自然的一種象徵性關聯。人們認為,這種香味具有保護和清潔作用,可以將當代人同他們的祖先連接起來。

看到了吧,好聞的下雨味,是雙臭——臭氧、土臭素,再加上動植物屍體形成的潮土油調和而成的。你答對了嗎?

不過癮,請戳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下雨天清爽的味道,來自屍體和臭氣

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轉載請聯繫 kids@huanqiukexue.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把科學帶回家 的精彩文章:

從大腦到腸子,5張圖告訴你肥胖有多可怕
一個高功能自閉症教授告訴我們,為什麼人類不能消滅自閉症

TAG:把科學帶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