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11年復原200套漢服,服…服… 這群年輕人火到國外!

11年復原200套漢服,服…服… 這群年輕人火到國外!


Oct.

19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來源 | 藝非凡(ID:efifan)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裝束復原


 


中秋那天,


天天向上

》的舞台,


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客人。


 


 


他們高冠環佩,


顧盼間有無雙風華;


他們羅衣飄飄,


輕搖曳似雲上仙人。

 


這群「從壁畫里走出來」的模特,


到底什麼來頭?


他們就是漢服界大名鼎鼎的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


 



 


復原小組

最初只是一個愛好小組,


成立11年,


他們從愛好堅持到專業。


不僅出版了《漢晉衣裳》《中國妝束》


兩本權威著作,


成為研究漢服

的專業文獻,


 



 


還讓英國的

電視製作公司

慕名而來,


要把這種極美的中國服飾,


推薦給全世界欣賞。


 



截圖為日版視頻

 




外交部高度認可小組的復原成果。


在中日韓傳統服飾展演上,


專門邀請小組代表中國,


去展示真正的傳統漢服。


 



 


盛名之下,


很少有人了解背後的曲折。


團隊的創始人劉帥,


本是學畫畫的,


卻一頭栽進了漢服這個大坑,


改行去學服裝設計。


 



 


王公百姓、兵卒將士、


歌舞仕女、山野村夫。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韻味。


 



 


秦漢大氣、

唐風傾國


歷朝歷代各有其風采。


 



 


劉帥21歲時的心愿,


就是帶領復原小組,


窮盡心血,


將華夏風貌一一還原。







2007年,


寥寥幾個20歲上下的組員,


帶著這個宏大的夢想出發了。


 



 


要還原古代的服飾,


第一步就是考據。


但是古書的記載、出土的文物,


都太少太少了。


要知道,和玉器金屬器


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不一樣,


紡織品面料易損,


經濟價值較低,


是少有人問津的考古區。


 



 


稀少的資料,


沒有嚇退這群熱血逐夢的年輕人。


實物少,

就去研究古畫、壁畫。


像唐代張萱的《搗練圖》,


不僅畫出了服裝的形制、配色、花紋,


還把製作工藝畫了下來。


 



 


那麼第二步,


自然是去尋找原材料。


現在的面料生產技術,


早就和古代完全不一樣了。


小組千辛萬苦,


追到蠶絲的原產地搜集原材料。


再對照大量文獻、出土報告,


才能做出滿意的布料結構和花紋。


 



 


第三步,染色。


古代的顏料來自植物,


小組研究了多種草木染法,


用古法上色、固色。


有人喜歡這些古色古香的配色,


也有人認為:


為什麼看起來又土又臟?


 



 


一句話,


就差點否定了組員200天的辛苦。


要知道,


一件全手工絞纈的魏晉襦裙,


手工縫製、草木染色,


需要2個人花半年時間慢慢打磨。


這11年來,幾十位隊員通力合作,


也才復原了200多件精品。







小組只負責復原,


把古代的服裝儘可能地100%重現,


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接下來,


才是真正考驗工藝的時候。


反覆捶打生絲織物使其柔軟,


是為

「搗練」


反覆扎染,多層暈色,


是為

「絞纈」


 



 


手工縫線,


需要巨大的耐心細心,


紋樣繪製,


需要深厚的繪畫功底。


在一件成衣出現之前,


他們失敗了成千上百次。


 




 


他們覺得,


先人的審美太高級了!


服飾文化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


代表了中國的美學和精神。


古人對於美的追求,


是令人感動的。


 



 


製作艱難、無人理解,


這群熱血逐夢的年輕人,


依然沒有放棄。


辛苦、緩慢,但不會停止,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既然看不懂,我們就來科普。


哪怕已經享譽國際,


復原小組從不拒絕接地氣的科普。







奔走在高校間走秀、宣傳、展示。


 



 


和西安市文物局合作,


再現了盛唐氣象。


 



 


在年輕人最多的短視頻平台,


還要玩一把「最美畢業季」,


一秒穿越回古裝。


 





這件

西漢長壽綉曲裾袍


 



 


是根據長沙馬王堆


西漢辛追墓


出土的長壽綉曲裾袍復原,


色彩、紋樣、尺寸都無比貼近。


 



 


這個

初唐單刀半翻髻


錦緣半袖襦裙腰裙


 



 


是根據龍朔三年(663)


新城長公主墓中的壁畫還原的。


 



 


這個

唐代帷帽仕女


 



 


參照了吐魯番阿斯塔納


187號墓葬出土的


唐代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俑。


 



 


他們也曾一竅不通,


也曾失敗受挫,


終究靠著堅持做成了。


熱愛到極致,

終能成專業。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每一個細小領域,


都需投入幾代人,


畢生的心力去鑽研,


方能留住一絲半縷。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團隊成員池文匯說:


服飾史是一部看在眼裡、


穿在身上的歷史,


是一面折射社會歷史最直觀的鏡子。


 



 


裝束復原小組所做的,


是窮盡心力

留住傳統之美。


不讓千年前的中華衣裳,


在後人的想像中,


演變成「影樓」

「戲服」。


而是真真正正地,


把驚艷過全世界的中華文化,


一絲不差地重新擺放到我們面前。


這就是

傳承


 



 


如果服飾可以,


那麼舞蹈可以嗎?茶藝可以嗎?


裝束復原小組的紅火,


燃起的,是

古代中

華文化的信心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依然有人靜靜做著千年前的舊事,


想把中華文化留下來、傳下去。




— THE END —




?

本文選自藝非凡(ID:efifan),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灼見熱文 


??這才叫:官宣!


??涅槃之路:寫了好論文、 兩年半抱倆娃,這位清華女博士是怎麼做到的?


??今天最該"曝光"這些人!他們做的事,才理應刷爆朋友圈!


??中組部「筆杆子」徐文秀最新力作:做人做事做官「二十大關係」


??4位科學家「走後門」想要2億,不料收到100多億,打響了中國的命運決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今日寒露:秋深露重,勿忘添衣
細思極恐:霸座女事件中,有個民警必須嚴厲查處!

TAG: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