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歐洲有座「中國戰機墳場」,即將成為北約空軍基地

歐洲有座「中國戰機墳場」,即將成為北約空軍基地

在上個世紀冷戰的大背景下,中國和不少第三世界國家展開了非常深厚的交往,歐洲小國阿爾巴尼亞就是一個其中的例子。

作為蘇聯曾經的衛星國,阿爾巴尼亞曾經充當了華約前線重要力量的作用,而現在,在東歐劇變之後,阿爾巴尼亞搖身一變,加入了北約陣營,成為了北約在東南歐的一顆螺絲釘。

在阿爾巴尼亞,有一片特殊的地方,停滿了該國空軍過去的「記憶」。現在,這個地方即將成為北約的空軍基地,我們就一起來探秘一下。

冷戰對峙 左右逢源

在冷戰那個波詭雲譎的大年代,在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背景下,阿爾巴尼亞曾作為蘇聯的衛星國,活躍在美蘇對峙的前線。然而,當時的國際形勢的變化,把中國和阿爾巴尼亞綁在一起,自勃列日涅夫上台後,中蘇處於交惡狀態,蘇聯及其大部分衛星國都與中國的關係陷入冰點。同時,阿爾巴尼亞由於不甘心蘇聯干涉其內政,也在1968年退出了華約,這一時期阿爾巴尼亞同時與美蘇等國處於敵對狀態。因此,中國與阿爾巴尼亞走在了一起。

中國在這筆巨大的軍事援助項目中,將重點放在了空軍裝備上。在當時,艱難探索社會發展模式的中國在經濟上並不寬裕,中國空軍自身裝備升級換代也遇到了障礙,然而中國還是大量援助了阿爾巴尼亞新式戰機,比如仿製自米格-21F-13的殲-7基本型。

在當時,這型戰機的生產並不順利,當時只生產了39架,然而中國仍然將其中12架援助給阿爾巴尼亞。這批飛機在上世紀70年代初交付,並且成為了阿爾巴尼亞空軍保衛領空的精銳力量。

陰雲褪去 選擇退役

在70年代至冷戰結束的時期里,由於蘇阿關係的緊張,阿爾巴尼亞在此後並沒有引進其他的機型,中國方面提供的12架殲-7基本型一直是阿空軍最為精銳的空軍力量。

不過,由於阿爾巴尼亞空軍的管理不善,因為備件不足和缺乏燃油等原因,在80年代就已經停飛納入洞庫封存,也就是說,不能夠被再次啟封使用,在2004年,這些在上個世紀立下赫赫戰功的戰機,才徹底從裝備名單中划去。

同時,中國還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若干架殲-5和殲教-5作為阿爾巴尼亞空軍的對地攻擊飛機,中國還在70年代中期援助了大批教-6教練機,運-5輕型運輸機和直-5直升機,這些作為援助的重要部分提供給了阿爾巴尼亞。

中國還援助了一套完整的維護保障體系,如大量的地下洞庫和戰鬥機/直升機大修廠。進入新世紀以來,先前中國援助建起來的龐大地下洞庫系統這時候就成了容納這些已經退役的戰機的地方,停飛戰機的增多,使得這些洞庫逐漸被裝滿了,只好隨意棄置上任憑風吹日晒。

北約選中 迎來新生

在冷戰結束後,阿爾巴尼亞的固定翼飛機紛紛退役,只能依靠北約的盟國協助完成,目前希臘和義大利接下了這項任務。阿爾巴尼亞全境陷入了一種窘迫的境地。然而,由於庫喬瓦空軍基地在當年中國援建下具有的完備基礎設施,所以或將在被北約選中的情況下迎來新生,據傳,北約方面將將投資超過5000萬歐元對該基地進行重建和翻修,使之成為一座可提供支援、後勤、訓練和演習功能的北約空軍基地。

這對於阿爾巴尼亞來說,可謂是久旱逢甘霖,這一重建工作被認為有助於推動這個倍受移民和失業困擾的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阿爾巴尼亞空軍的發展過程表明,一個國家只有依靠自力更生,才能真正的取得發展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北鬥成功打通最後一公里,沒來得及高興,總師又爆出一好消息!
美一盟友扣押俄船,俄派萬噸戰艦前來要人,結果該國秒慫了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