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荀子》:知心、有信、有度的交友之道

《荀子》:知心、有信、有度的交友之道

導讀

每個人都害怕孤單,所以人生需要朋友的撫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的才是朋友。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但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何為正確的交友之道呢?

大體來講,朋友有兩種——益友與損友。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教誨我們,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也有三種。我們要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而同阿諛奉承的人交友,同陽奉陰違的人交友,同慣於夸夸其談的人交友,就是有害的。

荀子也非常重視朋友之間的影響與熏陶,重視交友之道。真正的君子應該有時時切磋、砥礪自己的好朋友,「擇良友而友之。」

交友應該交品德高尚、學問淵博者。正所謂,無友不如己者。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正的朋友能夠在人生、學問之路上恰當地贊同你。

因為你們是人生的同路人。「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能夠正確指出你錯誤的,是你的老師。贊同你且贊同得恰當的人,才是你的朋友。阿諛奉承你的人,是害你的賊人。只要愛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滿足,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即使不想進步,都不可能。

朋友之交貴在知心。知音難遇,知己難求。此事古難全。知心好友,最是難得。朋友之間的距離其實就是心之間的距離,所以與地理上的空間無關。

如果真能情意相通,即使對方處於萬里之外,也像同堂共門、比肩一榻一樣。因利益而結交的朋友也會因為利益而絕交。

因知心而交的朋友,只會因為心靈接近而更加融洽。高山流水覓知音的鐘子期與俞伯牙就是真正的朋友。管仲與鮑叔牙之交也是知心的典範,是為知心之交、莫逆之交。

朋友之交貴在言而有信。朋友之間應坦誠相見、以禮相待、以信相交。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與人的交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才能最大限度的節約交往成本。如果人人都生活於步步驚心的算計與經營之中,那麼社會就是一潭冰冷的死水。

《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雞黍之交」的故事。範式與張劭二人年少之時,曾一起在太學讀書,關係甚好。分別之時,範式對張劭說:「兩年後,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

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約定的日期將至之時,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母親認為,範式未必能如約而至。張劭卻非常有信心。

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範式果然如期而至。二人升堂拜飲,盡歡而散。有友如此,夫復何求?

朋友之交要堅持適度原則,保持合理距離,注意親疏分寸。朋友之間,雖推心置腹、無話不談,但也得講求禮節謙讓的行為規範。

子貢曾經問孔子交友之道。孔子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對待朋友,要忠心地勸告,好好地引導。如果多次勸告而不聽從,也就罷了,不可自取其辱。

同時,要遠離那些有妒忌心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人格是獨立的。所以我們要以理性的態度去看待,切不可將對方視作自己的「私有物品」。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對待君主的勸諫過於逼促,就會招致侮辱;對待朋友,如果勸誡再三,對方不聽從,往往會使雙方關係疏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寒露:千家風掃葉 萬里雁隨陽
蘇軾:一個情真意切的好丈夫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