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比爾蓋茨和小李子押注,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即將 IPO

比爾蓋茨和小李子押注,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即將 IPO

據 CNBC 報道,美國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已經聘請了摩根大通、高盛和瑞士信貸來為其安排 IPO,估值和具體的時間表尚未透露,但它將是人造肉領域的首個上市公司

Beyond Meat 成立於 2009 年,根據 Crunchbase 的信息,這家以素食漢堡聞名的公司此前一共獲得過 7200 萬美元的融資,投資人眾多,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小李子)、美國最大的肉類生產商 Tyson Foods(也是肉類生產商投資人造肉企業的首例) 以及穀物製造商通用磨坊。

人造肉,這個在大多中國人眼裡還停留在實驗室里的名詞,已經即將催生出一個上市企業。

截圖來自 Beyond Meat 的官網

人造肉的大體思路有兩條,一是用植物原料造,模擬肉的口感;二是用動物細胞造肉。Beyond Meat 屬於前者,這一概念下,很多人會想起「素肉」,這種用黃豆製成的廉價食材曾在小賣部里陪伴我們的童年。但說真的,沒人把它當肉。

而以 Beyond Meat 為代表的一系列公司,卻利用新的技術和手段,讓人造肉吃起來和真肉差不多,滿足了食肉動物的味蕾。Beyond Meat 聲稱,自 2016 年以來,他們的代表性產品「Beyond Burgers」 已經售出了 2500 萬份,進入的零售渠道有 32000 多個,包括商超、餐館及其他商店,例如著名的Kroger、Target和 Whole Foods。

大多人造肉都主打「健康」和「環保」的概念,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於 2012 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定期吃紅肉可能會縮短消費者的壽命,而建議「用其他健康的蛋白質來源代替紅肉,可以幫助改善健康狀況」。此外,素食也成為潮流,尼爾森的一份報告顯示,有 40% 的美國人更青睞植物性食物。

Beyond Meat 的官網也強調,其主要利用大豆、豌豆這樣的植物蛋白,與普通的牛肉漢堡相比,他們製作的 Beyond Burger 能在生產過程中節約 99% 的水、93% 的土地、90% 的排放以及 46% 的能量。

雖然傳統力量也對人造肉的發展有所阻撓,美國牧民協會就已經質疑這些素食公司將產品成為「肉」,並於 2 月向美國農業部提交了一份請願書,要求對「牛肉」和「肉類」這兩個術語進行官方定義。

但美國的消費者反正是越來越願意接受人造肉了,根據數據服務公司 Euromonitor 的報告,整體的加工肉類產業規模約為 300 億美元,增速僅有 2%;而人造肉雖然整體市場規模只有 14 億美元左右,增速卻達到了 22%,不容小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戰略性人際關係」:巴菲特與斯皮爾伯格的成功基石
都是動作喜劇,甄子丹《大師兄》輸給了《蟻人2》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