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先斌:我為什麼辦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

吳先斌:我為什麼辦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

原標題:吳先斌:我為什麼辦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



我不是共軍後代,也不是國軍後代,我是「百二代」,老百姓的第二代。這段抗戰的歷史,從狹義的角度看,和我的家庭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從廣義上說,和我們民族、社會以及這座城市有很大的關聯,和我們每個人有關。

我最早接觸的抗日戰爭史和我今天認識的抗日戰爭史有著巨大的不同。十多年前,我開始經商後,開始對抗戰的歷史產生興趣,就開始對關注這段歷史。漸漸地,我發現我過去學的歷史——並不是歷史的全部,而我今天知道的歷史,是歷史的絕大部分。比如,戴安瀾將軍殉國的歷史,我第一次知道戴安瀾將軍,是在書攤上看到的。那時候,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抗戰還很少被提及,我在書攤上的一本《無為地方志》中看到戴安瀾將軍生前的照片以及他殉國的事迹,地方志上印著的戴將軍那麼年輕,那麼英俊,那麼儒雅,印象深刻。我當時十分驚奇與懷疑,我之前所學的歷史和這本書中所提的歷史,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我仔細地翻看這本書,在書的後面還有偉大領袖毛主席為戴安瀾將軍殉國所題的輓詩,就是那八句話。我覺得,可能我過去學的歷史,並不是全部。



可以說,正是由於受戴將軍的影響,我才想認真地去了解那段歷史。最後我發現,我之前所學的歷史,是遠遠不夠的。為什麼這麼說?抗戰這場近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自衛戰爭,唯一一次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的戰爭,犧牲了那麼多的英烈,我們對他們的紀念和懷念,特別是對他們的頌揚,是遠遠不夠的。很多犧牲的烈士,都在被我們逐步遺忘。


剛剛大家都談到了抗戰史有利於兩岸統一。5月8號,我在台灣見了馬英九先生,和他談了兩個小時的抗戰史。他希望台灣的民間人士和大陸的民間人士能共同書寫抗戰歷史。事實上,台灣對這段歷史的記憶已經越來越淡薄,今年在台灣已經沒有大規模的紀念活動了。兩岸共寫抗戰史只能是個美好的願望,現在真的很難,需要大家去努力。博物館成立十多年來,收集了很多的史料,包括文物5700多件,圖書4萬多冊。我們還成立了兩個攝製組在外面走訪老兵。去年,我們走訪了300多位老兵,今年到現在也已經採訪了300多人,加上以往採訪到的老兵,現在博物館一共保存了1000多名老兵資料。一會兒大家去博物館就能看到。


媒體來博物館採訪,稱我是和時間賽跑的人。但我常常跟媒體說,我是跑不過時間的,但是我會儘力去跑,就像我們對抗戰史的宣傳一樣,每個人都要去儘力,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辦這個博物館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孫浩:十二章國徽與龍鳳銀幣考略
致敬!山東老區人民生命和鮮血染就的功勛!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