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沒有微眾、網商銀行的強資源,新網銀行為何能不到兩年放款超1000億?

沒有微眾、網商銀行的強資源,新網銀行為何能不到兩年放款超1000億?

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澄子

9月份的朗迪峰會上,新網銀行首席運營官劉波跟參會嘉賓分享到,新網的「流量多的用不完」。然而也正如劉波的判斷,這樣的事實不是人們對新網的常規印象。

頂著「國內第三家互聯網銀行」的標籤,新網在很多人的眼裡是,「做的不大,沒有微眾、網商出名」。

而近期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在公開場合透露出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22日,營業20個月左右的新網銀行累計放款金額突破1000億元,累計放款筆數超過4000萬筆,服務客戶超過1600萬。

這不免讓人好奇,開業不到兩年,新網銀行如何從場景和流量都相對弱勢的情況,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不缺流量」?其「數字普惠,萬能連接」的定位和經營模式是否給了其他互聯網銀行乃至眾多中小銀行一個另類發展樣本?

「不缺流量」的新網銀行

成立之初,新網銀行是缺流量的。

2016年12月28日,新網銀行正式獲批開業,是國內第三家互聯網銀行。新希望集團、銀米科技、紅旗連鎖是其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30%、29.5%、15%。

第二大股東銀米科技是小米集團全資控股的公司,這也意味著新網有了雷布斯和小米帶來的科技、場景等方面的加持,但對比微眾和網商,新網銀行既沒有數量龐大的電商用戶數據,也沒有海量的活躍社交用戶,在流量和場景上依然處於劣勢。

從公開數據來看,2014年12月開業的微眾銀行,依靠騰訊的社交大數據,藉助微信、QQ兩大社交入口,實現了高速擴張,在2016年末,總資產達到520億元。網商銀行背靠阿里系電商大數據,專註小微客戶與農村服務,在2016年末,客戶存款規模達到232億元。

根據IT桔子《2018年中國互聯網銀行分析報告》,截至2017年底,微眾銀行資產規模為817億元,網商銀行資產規模為782億元。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網商銀行總資產已突破1000億元。

沒有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背景,但新網的數據也並不算遜色。

2018年4月18日,在樂信2018合作夥伴大會上,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透露,在2017年,新網銀行服務了1000多萬普惠人群,在管資產規模超過260億元。

而近期趙衛星在公開場合透露出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22日,營業20個月左右的新網銀行累計放款金額突破1000億元,累計放款筆數超過4000萬筆,服務客戶超過1600萬。

正如在朗迪峰會上,新網銀行的劉波說的「大家沒有聽到過新網銀行,但現在已經放了一千億的貸。」

而從其股東之一紅旗連鎖公布的2018半年報來看,新網銀行在開業一年半的時間裡就實現了扭虧為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網銀行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損益為2163萬元。根據紅旗連鎖2016年、2017年中期及年報披露,新網銀行作為聯營企業,在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損益分別為-415萬元、-803萬元和-2539萬元。

(圖片來自紅旗連鎖2018半年報)

那麼,新網銀行靠什麼在20個月的時間裡扭虧為盈,並實現累計放款金額突破1000億元?

從網貸資金存管說開去

熟悉新網銀行的人應該知道,在其業務中,除了「好人貸」等信貸產品之外,網貸機構資金存管是從創業之初到現在,一直在做的業務。

最初開業的時候,新網銀行即選擇了從網貸機構的存管業務切入。

2017年2月23日,銀監會發布《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明確了銀行開展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的規則和路徑。剛開業不久的新網銀行隨即在2017年2月27日正式推出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成為首家涉足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的互聯網銀行。

不久前的9月20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公布首批通過協會測評的存管銀行名單,共25家,新網銀行如願在列。

對於當時缺乏流量和場景的新網銀行來說,網貸存管業務雖然表面上是服務網貸機構,但「存管業務只是第一步」。那時的新網已經設想好了「在業務後期,雙方可以在共建風控模型、共創黑名單、解決貸後催收、不良資產處置以及資產證券化等多方面展開合作,形成夥伴式金融。」

早在2017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就曾提到過,新網銀行將採取平台化策略,以存管業務切入定位於做萬能連接器、適配器,以便服務廣泛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服務,進而服務更廣泛、複雜的客群。

根據新網官方資料,在2017年,新網共計連接各類機構超過500家。

雖然不知道新網與對應的網貸機構後期的業務有沒有展開,但從最近的動態來看,互金平台在新網銀行的發展中依然是舉足輕重的角色。

新網銀行最近較大的動作是在10月11日,與金融科技公司友信金服旗下友信普惠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稱雙方將在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再往前的9月份,新網銀行與宜人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對外的消息稱,雙方將在包括流量分發、數據積累與分析、營銷智能化、用戶觸達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

與巨頭騰訊、阿里、京東甚至滴滴等合作對象相比,互金科技公司友信金服和宜人貸於新網而言,吸引力何在?

從對外回應可以看出,新網銀行看重的是友信普惠在小額普惠信貸金融信息服務方面深耕多年所積累的實戰經驗。

同樣地,宜人貸在過去多年的運營中積累下的大量非銀類借款客戶的服務經驗和客戶資源,也是宜人貸在風控模型之外非常大的價值。

站在流量巨頭背後

「對新網銀行來說流量多的用不完,我每天在愁要怎麼辦。」在朗迪峰會上,首席運營官劉波提到了新網銀行與騰訊、阿里、京東這些巨頭之間有著大量的合作。

按照劉波的介紹,滴滴的滴水貸,背後是新網銀行的好人貸,由新網銀行負責風控,「控制風險,承擔責任,品牌讓渡給合作方」。螞蟻的借唄,背後是新網銀行在做借貸,還有騰訊、銀聯、陸金所等都是由新網銀行做全流程服務,承擔所有的風險。結合新網銀行微信客服給的信息,拉卡拉、來分期、美團、優信等貸款平台,均與新網銀行有合作關係。

劉波告訴零壹財經:「新網銀行跟巨頭合作,是『引流合作,自主風控』。因此大數據風控是我行與各夥伴合作的前提與基礎。」

同時,劉波也表示,在最核心的風險控制環節,新網銀行自主研發了反欺詐系統,目前該系統可完成當前的業務量,數百條規則並行執行,可以做到毫秒級輸出結果。

如此看來,新網銀行正是藉助大數據風控這一「武器」,成了站在流量巨頭背後的人,變身鏈條上的一環,從而共享了流量。

朗迪峰會的發言中,劉波稱,新網銀行流量多到吃不下了,就分給其他銀行,跟其他銀行談條件,做聯合放貸、聯合風控,以此形成新網銀行的商業模式。他將新網銀行的這種經營模式解讀為「合作的模式」、「生態的模式」。

談及這一模式對其他同業者而言是否有效仿空間時,劉波表示,「新網銀行正在探索這一條差異化發展路徑,期待對於一些同樣沒有強場景、大客戶流量的小型銀行來講,能有複製和借鑒的意義。」

結語

2017年以來,銀行科技化的行動不斷,從藉助金融科技公司賦能到自行發展金融科技子公司,大家都不願意在這波浪潮中落後。

在傳統金融機構大舉發展金融科技的當下,即使是以技術、數據和場景為核心的互聯網銀行,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奪市場份額也不是易事,這其中,差異化的經營模式成了關鍵。

在場景和流量上沒有突出優勢的中小型銀行,甚至是個別互聯網銀行,新網的模式是否也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但借鑒的空間有多大,還是有待探討。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東風日產金融擬發30億金融債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