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重磅|李飛飛在斯坦福創建「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AI應是一種為善的力量

重磅|李飛飛在斯坦福創建「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AI應是一種為善的力量

離開谷歌,回歸斯坦福,AI女神李飛飛的下一步打算備受矚目。

重磅|李飛飛在斯坦福創建「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AI應是一種為善的力量

剛剛,雷鋒網獲悉,李飛飛宣布斯坦福大學啟動「以人為本人工智慧項目」,目標是創建「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Stanford Human-Centered AI Institute (HAI))」,李飛飛與斯坦福大學前副校長,哲學家John Etchemendy共同擔任HAI研究院院長。

李飛飛表示:這個項目是學校從校長到幾十位教授一年多以來的共同努力,今天終於公開。我們的宗旨是「推動人工智慧的研究,教育,政策和實踐,以造福全人類」。

研究院將致力於三個方向的工作:1)推進和發展下一代AI科學(著重與腦科學和認知學交叉),2)研究和預測AI對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影響,3)設計和實踐以人為本的AI技術和應用。 (研究院網址請戳:http://hai.stanford.edu)

重磅|李飛飛在斯坦福創建「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AI應是一種為善的力量

同時,雷鋒網了解到,李飛飛和John Etchemendy共同執筆了一篇博文:斯坦福大學以及全世界聰明頭腦的共同目標:把人性置於人工智慧的中心。雷鋒網對原文翻譯整理如下:

重磅|李飛飛在斯坦福創建「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AI應是一種為善的力量

人性:下一個AI前沿

我們已經到達了一個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點:技術正在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更深刻的方式重塑社會。許多人將其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由5G無線技術、3D列印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推動的。但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工智慧的出現帶來的變化最具破壞性。

這些變化中有許多是鼓舞人心的。機器翻譯使想法更容易跨越語言障礙;計算機視覺使醫學診斷更加準確;駕駛員輔助功能使汽車更安全。其他變化更令人擔憂:隨著自動化的迅速發展,數以百萬計擔憂自己的工作會被替代;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使得區分事實與虛構變得越來越困難;最近關於機器學習中的偏見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的技術可以多麼容易地放大偏見和不平。

像任何強大的工具一樣,人工智慧帶來的風險和回報是同等的。但與核能和生物技術等多數「兩面性」技術不同,人工智慧的開發和使用遍布全球,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我們無法控制如此分散的事物,但我們可以做很多來負責任地引導它。這就是為什麼人工智慧的下一個前沿領域不能僅僅是技術——它還必須是人文主義的。

斯坦福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倡議(HAI)

從氣候變化到貧困,我們需要關注的議題很多。但是人工智慧有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儘管我們難以確定其影響的全部範圍,但我們集體力量卻能塑造它。這就是為什麼斯坦福大學宣布這一項重大的新計劃,要創建一個致力於引導人工智慧未來的研究所。它將支持跨學科研究的必要廣度;促進學術界、工業界、政府和民間社會之間的全球對話;鼓勵負責任的引導。我們將這種觀點稱為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它來自三個簡單但強大的想法:

  • 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們的需求,人工智慧必須融入更多人類智慧的多樣性、細微差別和深度。

  • 人工智慧的發展應該與對人類社會影響的持續研究相結合,並以此為指導。

  • 人工智慧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增強我們的人性,而不是減少或取代它。

實現這些目標將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每一個都提出了複雜的技術挑戰,並將引發工程師、社會科學家和人道主義者之間的對話。但這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什麼是最緊迫的問題,誰將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對話將在哪裡進行?

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需要廣泛的、多學科的努力,充分利用從神經科學到倫理學等一系列非凡學科的專業知識。面對這一挑戰,我們需要冒險探索不確定的新領域,卻沒有商業產品的承諾。這遠不止是一項工程任務。

學術的本質作用

這是純研究領域。正是科學的自由讓數百所大學得以在國際上合作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不是為了讓我們的手機更便宜,也不是為了讓我們的Wi-Fi更快,而是為了第一次看到希格斯玻色子。這也是我們能夠建造哈勃望遠鏡並繪製人類基因組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它是包容的,它不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競爭,而是邀請我們共同努力,以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可以共享的知識。

更重要的是,學術界肩負著教育未來各個學科的領導者和實踐者的重任。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是一個多代人的旅程,現在是向技術人員、工程師、企業家和政策制定者灌輸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的時候了,他們將在未來幾年規劃其發展方向。

為什麼是斯坦福大學?

實現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目標,需要學術界、產業界和世界各國政府的合作。沒有一所大學能提供所有的答案;沒有一家公司會制定標準;沒有一個國家會控制這項技術。

儘管如此,仍然需要一個焦點,一個專門致力於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原則的中心,能夠迅速推進研究前沿,並充當來自其他大學、行業和政府的想法的全球交流中心。我們相信斯坦福大學是唯一適合扮演這個角色的大學。

自1963年約翰·麥卡錫創立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SAIL)以來,斯坦福一直處於人工智慧研究的前沿。麥卡錫創造了「人工智慧」一詞,並為該領域的早期工作設定了議程。從那以後的幾十年里,SAIL成為了許多人工智慧重大里程碑的背景,從專家系統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到第一部無人駕駛汽車駕駛130英里長的DARPA大型挑戰賽。SAIL是計算機視覺領域開創性工作的發源地,也是ImageNet的誕生地,它展示了大型神經網路演算法數據集的變革性力量。這一傳統至今仍在延續,100多名博士生、許多碩士生和本科生積极參与研究。研究主題包括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先進的機器人技術,計算基因組學。

但引領人工智慧的未來,需要的專業知識遠遠超過工程學。事實上,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利用幾乎所有的智力領域——這正是斯坦福大學成為人工智慧的理想環境的原因。斯坦福大學法學院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學院之一,它將頂尖的法律人才帶入了關於人工智慧倫理和監管未來的辯論。斯坦福大學的社會科學和人文院系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院系之一,它們對人工智慧的經濟、社會學、政治和倫理意義有著深刻的理解。斯坦福大學的醫學、教育和商業學院將幫助探索智能機器如何最好地服務於病人、學生和行業的需求。斯坦福大學豐富的學科領導傳統將使我們能夠圍繞人類的需求和興趣來規劃人工智慧的未來。

最後,斯坦福位於矽谷中心和太平洋沿岸,與許多引領人工智慧商業革命的公司近在咫尺。斯坦福在矽谷的根基比其他任何機構都深,它既可以向最有能力影響這場革命的公司學習,也可以與它們分享自己的見解。

有了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項目,斯坦福渴望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思想者聯盟的家園,他們共同努力,創造比他們自身更大的影響。這項努力將圍繞五個相互關聯的目標進行組織:

  • 催化突破,多學科研究。

  • 培育一個強大的全球生態系統。

  • 教育和培訓學術、工業、政府和公民社會的人工智慧領導者。

  • 促進現實世界的行動和政策。

  • 而且,或許最重要的是,它還能促進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的全球對話。

結語

幾十年來,人工智慧一直是一個學術領域。然後,在短短几年內,它就成為一個強大的工具,能夠重塑整個行業。現在是時候把它變成一種更偉大的力量了:一種為善的力量(a force for good)。有了正確的指導,智能機器可以將拯救生命的診斷技術帶到發展中國家,為服務不足的社區提供新的教育機會,甚至幫助我們更加警惕地關注環境的健康。斯坦福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項目是一項大規模的努力,目的是讓這些願景,以及更多的願景成為現實。我們希望你能加入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2018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召開 科技新浪潮改變商業
對話智繪科技:10萬塊就能實現自動駕駛,它掌握的是什麼黑科技?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