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時王朝晚期,為何大明打仗老缺錢,大清卻從不缺錢?

同時王朝晚期,為何大明打仗老缺錢,大清卻從不缺錢?

原標題:同時王朝晚期,為何大明打仗老缺錢,大清卻從不缺錢?


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後勤補給對戰爭之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戰爭,一定程度上打的就是雙方後勤補給,誰錢多、糧多,且能及時押往前線送到將士手中,誰就能在博弈中獲得最終勝利。諸葛亮,人稱「軍神」,為何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後勤不得力!千古一帝康熙,三征噶爾丹為何還是滅不了人口區區70萬的準噶爾汗國?後勤不得力!可以說,若是沒錢、沒糧,哪怕是韓信、衛青、李靖、徐達等統帥大軍去作戰,都會是無功而返,這是客觀條件限制。


在王朝末年,土地兼并嚴重,國家賦稅收入減少,若是再遇到戰亂,朝廷將很難應付得過來。例如,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崇禎四處用兵,但卻沒有軍費,以致兵變不斷,最終葬送了大明萬世基業。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與崇禎沒錢可用不同,大清在鎮壓白蓮教、太平軍、捻軍起義時卻從不缺錢?其中之原因究竟何在?


首先,明清軍制明顯不同,明朝軍隊多,費用開支遠超大清。一個國家之所以強大,必定要維持一支足夠震懾地方勢力以及外來侵略的武裝力量,沒有強大軍力只能任人宰割。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效仿隋唐舊制,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衛所制度」,單獨划出軍戶,並給予土地;平時從事生產,戰時當兵作戰。由於軍隊擁有土地,所以國家不再需要投入額外軍費,財政負擔相對較輕,朱元璋曾自豪地宣布:「吾養兵百萬,不用百姓一糧」。正因為推行「衛所制度」,所以明朝可以養活更多兵,永樂時期,軍隊規模據說有280萬,這數目相當大。隨著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各地軍戶多有破壞,國家於是只能給予補貼,如此一來,財政開支就很大了。崇禎時期,國家土地稅收白銀500萬兩,其他漕銀、關稅、商稅等收入也不是狠多。但是,崇禎時期,軍費開支很大,遼東費用且不說;左良玉、劉澤清、高傑、劉良佐等擁兵合計150餘萬,這些軍隊的日常費用就夠崇禎受了。



與其它封建王朝相比,清朝軍隊規模要小得多,八旗、綠營兩支國家正規武裝力量合計60萬,其中八旗20萬,綠營40萬。八旗兵,全民皆兵,單獨駐防,平時不能從事勞動生產,全部由國家財政供養;綠營兵,由原明朝軍隊改編而來,後不斷擴充,但幾乎全靠招募,也就是搞「社會化」。這60萬軍隊,對於擁有龐大國土面積的大清而言,並不夠用,但卻恰到好處。要知道,清朝是由關外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其主體民族人口不多,順治年間估計10萬左右(八旗不全是滿洲人,也包括蒙古人、漢人);所以,清朝不會大規模擴軍,以防漢族勢力趁機崛起,威脅到大清江山社稷之穩定。乾隆、嘉慶年間,國家財政收入在3000—4000萬兩白銀之間,雖說開支也不小,但養活這些軍隊還是不成問題,這是明朝所無法比擬的。


除軍事體制有差別,明清在籌集軍費之途徑上也差異很大;明朝不敢放手讓地方興辦團練,讓地方自己籌集軍費,清朝則正好相反。1644年3月,闖王李自成率百萬大軍抵達北京城下,向崇禎提出一條件:「犒餉百萬,大軍撤退,並可往遼東剿女真」,不過,崇禎拿不出這筆錢,不可能答應。此外,崇禎在即將亡國之時,號召大臣募捐百萬給遼兵來勤王,居然只得不到五萬兩,這著實可笑。崇禎拿不到錢,籌集不了軍費,是不是說大明沒錢呢?李自成破北京後在官員家中「搜出」7000萬兩白銀;揚州商人、紳士不想讓劉良佐軍隊進城駐紮,自願拿出百萬白銀犒賞軍隊。所以說,崇禎時期的大明王朝不是沒錢,而是錢不在國家手裡。那麼,崇禎能不能從官僚、商人、士紳哪裡徵稅呢?不能,因為這是王朝的根基,東林黨都護著他們,沒了魏忠賢,搞不了錢了。更關鍵的是,崇禎不捨得讓地主興辦團練,讓地方自己徵稅養兵;地方徵稅靈活性大,還可以讓中央政府免於受「責難」,將徵稅黑鍋推給地方,轉移民眾視線。



清朝雖說兵力不多,區區60萬而已,估計跟戰國時期的「弱國」韓國在一個檔次,跟強秦沒法比,跟大明的百萬大軍更沒法比。不過,軍隊總人數不多,不代表財政開支就減輕很多,畢竟晚清時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維持軍隊的成本遠超秦漢、唐宋。要知道,一艘輕型鐵甲戰艦的費用,以及所消耗的鋼鐵,足夠古代一支師級隊伍一個月的開銷。不過,晚清政府還是有辦法來維持軍費的正常開支,而且還順利將太平軍、捻軍等起義武裝鎮壓下去。其一、興辦團練,讓地方自己養兵,自己籌集糧餉,中央適當補貼而已。那麼,地方如何籌餉呢?就是在各自的戰區內徵收「厘金」,向過往商旅徵稅,這成為湘軍主要的軍費來源。其二、向列強借債,英、法、美、俄均為債主。有了列強資金的注入,大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軍費危機,左宗棠西征時借款2500萬兩,保證了戰事順利進行。其三、聯合列強鎮壓太平軍,藉助歐美人力、財力、物力,維持統治。


綜上所述,由於軍事體制以及籌餉渠道的差異,崇禎打仗時老缺錢,最終葬送了大明江山,自己也弔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清朝在軍費不足,軍隊戰鬥力低下之背景下依靠地方武裝、列強力量成功將太平軍鎮壓下去,延長了大清國祚。不過,地方勢力卻趁機崛起,造成近代中國軍閥混戰之局面;大清雖說不「缺錢」,但卻非常「缺德」,因為軍閥混戰之危害實在太大了。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鐵血慕王譚紹光:堅守蘇州孤城,被上司坑,被戰友殺害
湘軍第一悍將曾戲耍石達開,卻因狂妄而栽在陳玉成手裡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