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趙薇、范冰冰都成功了的「扮丑」魔法,在楊冪身上怎麼失靈了?

趙薇、范冰冰都成功了的「扮丑」魔法,在楊冪身上怎麼失靈了?

作者|樂 水

編輯|李春暉

美貌女明星想拿獎先「扮丑」,已成為電影圈不成文的規矩。趙薇在《親愛的》里全程素顏演村姑,范冰冰在《我不是潘金蓮》里也是不做「豪門」做村姑。不止國內,就連女神查理茲.塞隆,也是增肥又扮丑的演《女魔頭》,才包攬下包括奧斯卡在內的諸多獎項。

趙薇和范冰冰都成功了。「扮丑」成為她們證明自己演技的一條捷徑,作品成功拿獎,成為她們撕掉自己「花瓶」標籤的轉型之作。

現在,輪到今年32歲的楊冪來重走這條「扮丑」路。

在《寶貝兒》中,楊冪滿臉雀斑,形容憔悴,甚至為此將鞋油抹在臉上。既打破了外界對於楊冪的固有印象,這也不屬於楊冪的「業務範疇」。

在硬糖君看,楊冪甘願「扮丑」,起碼是一個轉變,是她不甘於自己的流量小花定位,還在努力尋求突破。但對於《寶貝兒》來說,楊冪的「扮丑」又收穫了什麼呢?電影因為有楊冪的參演,更出眾了嗎?貌似沒有,反而因為楊冪的參演,遭致了更多不負責任的差評。

面對完全兩極的口碑評價,楊冪的「扮丑」貌似並不會為其爭得一個影后。《寶貝兒》因為楊冪的「扮丑」,也很難像范冰冰在《我不是潘金蓮》中演「村姑」那樣,讓電影達到4.82億票房。愛奇藝更不會因為《寶貝兒》中有楊冪的「扮丑」,在電影布局上更進一步。

起碼從目前看上去,這筆買賣,誰也沒賺。

楊冪的「擼獎片」

已經32歲的楊冪,人生已經到了一個坎兒。

之前,關於女明星「三十而立」的話題已經炒的火熱。無論是宋丹丹還是姚晨,都「現身說法」控訴了影視圈對於女性的不公。女星三十,絕非而立。

以KPI為人生準則的楊冪,自然知道32歲靠流量已經要「欠費」了。所以轉型擼獎,從明星變演員是必然之選。

去年,憑藉電影《逆時營救》楊冪在休斯頓拿下了第一個「國際影后」。但除了自家粉絲,沒人相信這個獎的公信力。而從如今楊冪參演《寶貝兒》的情況來看,可能楊冪自己都不相信。

《寶貝兒》的硬性配置足夠出色,導演是曾拍攝了《馬背上的法庭》、《透析》、《碧羅雪山》、《青春派》、《德蘭》的劉傑。為此,還有華語文藝片的「超級大佬」侯孝賢為其背書。

電影先後入圍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也入選過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特別展映單元,之前在平遙國際影展也有過亮相。

在之前的一系列電影節上,《寶貝兒》都獲得了一定的認可。尤其是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期間,海外媒體的「少數背書」,無疑拉高了這部電影的國內期待值。

作為電影的絕對主角,楊冪是否配得上「擼獎」,是《寶貝兒》最大的看點。

因為劉傑一直堅持無劇本創作,所以在片場楊冪也需要「無劇本表演」。楊冪是何許人也?李少紅的評價是「笑就是哈哈哈,哭就是哇哇哇」。無劇本表演,和楊冪天然的表演體系相悖。但作為一部「擼獎片」,楊冪需要適應電影本身的拍攝邏輯。

為此,楊冪開始了體驗式表演。導演全程不讓楊冪被「照顧」,讓她獨立;全程不表揚楊冪,讓她被「打壓」;讓楊冪保持角色的形體,讓她被「束縛」。

打破了固有的表演慣性,足以看出楊冪沖著「擼獎」的決心很大。而導演劉傑也認為,楊冪從一個「剛來片場演十條一模一樣,到最後起碼我認為她『過了』」,已經體現出了進步。

《寶貝兒》被黑了嗎?

《寶貝兒》頂著超高的關註上映,差評率先給了當頭一悶棍。

比起豆瓣超6分的開分,貓眼和淘票票兩大票務平台的觀眾評分並不高,尤其是貓眼的觀眾評分一度低至5.4分。而雖然拿下了首日排片第一的份額,但因為較差的口碑和較低的上座率,《寶貝兒》首日票房僅破1000萬。

雖然這樣的表現也不算出人意料。但如果仔細挖掘,會發現《寶貝兒》的評分確實過於兩極。

豆瓣評分以一星和五星居多,這不得不讓人再次想到豆瓣控分的「陰謀論」。但其實除了非確定性的「被黑」外,電影本身確有極多槽點。

導演劉傑就說了這樣的話:「比如說這回,很多人在問我,導演對楊冪滿意嗎?是,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對我帶來的壓力,她給我帶來關注度的同時,然後帶來了鋪天蓋地的負評。我不能說這話,說這話容易上熱搜。你知道我以前所有的片子在豆瓣都是很高分的,但是你現在再看《寶貝兒》,排在前面的全是一星負評,而那些人都沒看過片子。我覺得這就是社會的一種風氣。」

楊冪二字,是天然的流量,也是天然的差評。這是《寶貝兒》不得不面對的兩難窘境。顯然,這一次《寶貝兒》沒能像《我不是潘金蓮》逆流而上。經過了首日的差評,《寶貝兒》第二天排片縮水,但更重要的是口碑進一步走低。

這讓《嗝嗝老師》、《雪怪大冒險》等排片極低的影片開始逆襲,而與《寶貝兒》差距不太大的《我的間諜前男友》、《找到你》則形成突圍。

單日票房掉到第6,《寶貝兒》的結局基本可見。過快的票房降幅和因為差口碑帶來的上座率「凍結」,讓楊冪根本來不及證明自己,就已經被無視和淹沒。

「文藝」,愛奇藝影業的標籤?

除了參投《芳華》,愛奇藝影業在其他文藝片上都表現平平。

對於優質的頭部大片,愛奇藝影業目前並不具備主控的實力。無論是操盤能力還是組局能力,在影市越來越頭部化的當下,愛奇藝影業本身的參與感就非常有限。為此,站隊文藝片是愛奇藝影業為自己尋找的一個標籤。

去年,由愛奇藝影業出品的《八月》上映後僅取得436萬票房。雖然從去年開始,市場對於紀錄片和文藝片的寬容度增高,但兩年時間裡鮮有文藝片可以「出圈」取得高票房,只是和以往相比,擁有高口碑的文藝片在票房體量上有了提升。

但對於一家互聯網公司而言,愛奇藝影業並不會滿足於站隊幾部高質量的文藝片。而是寄希望文藝片的「口碑」標籤,為其電影布局劃開一個切口。尤其是在影市轉型的關鍵點上,擁有著「口碑為王」的布局路徑,對於吸引優質頭部資源具有極高的價值。

之前,賈樟柯就表示,《江湖兒女》之所以選擇和華誼系合作,就是看中其在《我不是潘金蓮》和《芳華》兩部偏文藝類型片上展現出的專業性。那麼對於後來居上的愛奇藝影業來說,無論是全盤接手百度糯米的電影票業務,還是未來堅持主控,都需要一個成功的「頭炮」。

《寶貝兒》的導演劉傑曾表示:「你要知道我們要拍一個類型片的話,如果拿素人演員你是絕對拍不下去的。因為她每條演的都不一樣,那你就變成今天拍了一個全都一鏡到底的節奏很慢的類型片,這是不可能的。」

這既表現出劉傑選擇楊冪的原因所在,也表現出這其實也是愛奇藝影業的文藝片主控邏輯。

想要取得聲響,需要明星帶動文藝片類型化。

但從目前電影的實際票房來說,《寶貝兒》的預測票房已經折半,最終落點在5000萬以內。這無論是對於回收成本還是以後的布局,都不能算作是一筆好生意。

尤其是對於愛奇藝影業來說,儘管手握不少優質的文藝片資源。但能夠激活產業資源的核心在於愛奇藝影業有成功案例。但《寶貝兒》表現平平,多少給愛奇藝製造了更大的阻力。

在平遙國際電影展期間,除了《寶貝兒》外,愛奇藝出品的另外兩部電影也前往參展。但章明導演入圍戛納「導演雙周」單元的新作《冥王星時刻》和文藝片宿將呂聿來的導演處女作《桃源》,本身就不是大眾所能接受的類型。

但愛奇藝影業和其他的互聯網電影公司不太一樣,它本質上在渠道資源的積累並不充足,在頭部電影創作者的「流量」也不夠,如果想要完成愛奇藝對於電影產業的涉足,那麼只能堅持產出下一部成功的《寶貝兒》。

而楊冪,也仍然要繼續等待那個成功的「扮丑」機會。

其實,硬糖君倒真不喜歡電影圈這種「扮丑」風氣。扮丑就一定有演技了嗎?扮丑就給觀眾更好的觀影體驗了嗎?千辛萬苦才長出一張女明星的臉,你卻用她去扮丑,就不能各安其位嗎。我還是更愛看那個每一個打光都要「美美美」的楊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硬糖 的精彩文章:

論在芭莎明星慈善夜「搶C位」的正確姿勢
女裝大佬有話說

TAG:娛樂硬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