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聽天津人說話就想笑,介四為嘛?

一聽天津人說話就想笑,介四為嘛?


來源 | 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作者 | 陳香香 

已授權,謝絕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原作者


有人開玩笑說,不要和天津人談戀愛,否則「浪漫」二字便與你絕緣了。原因很簡單,天津話是個中文黑洞,一切情話都能分分鐘破功。


就比如,一句軟軟的「

好嘛

在南方妹子嘴裡是耍完小性子被男友安慰之後的嬌羞。天津話一張口——


豪馬

……瞬間燕小六附體。



微博用戶@軟妹少女蕾


一句「

你說嘛

」,在南方軟妹嘴裡是撒嬌。天津話一張口——

泥說罵

,軟妹立刻變身聾子。



不要嘛

」嬌嗔可愛欲拒還迎,簡簡單單三個字讓人想入非非。到了天津話——

別介

。再靠近一步,姑娘能把你一腳踢到十八里鋪。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如何優雅地說天津話?」


最贊回答只有四個字——介!個!沒!戲!


天津話本身就沒有粉紅泡泡屬性,而是自帶幽默細胞。再曖昧的告白只要到了天津人嘴裡,都讓人彷彿置身德雲社。



除了告白,池子也曾經吐槽過天津話不適合演港片,想像一下樑朝偉站在天台,皺著眉頭用槍指著劉德華,一開口卻是一句——

對不住了您內,我是個條子。

視頻戳 ↓





同理,天津話更不適合怖片,想像一下嘴比煎餅還大的貞子耷拉著腦袋從電視機里鑽出來,問你「

今天吃點兒嘛

」……我就恨不得趕緊給她一巴掌摁進去。


這種「讓一切對話破功」的特點致使很多影視作品、舞台表演里,都會專門找一位

操著天津口音的搞笑角色

來烘托氣氛。


比如,七俠鎮捕頭燕小六,和他的警犬姨二傘 ↓↓↓



因為一句「

幹嘛呢,幹嘛呢,幹嘛呢

」,而步入春晚名人堂的林永健女士 ↓↓↓


再比如,中國方言喜劇代表作《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都讓天津話成為了陪伴全國人民歡樂閑暇時光的BGM。



這些形象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一代電視觀眾,深入人心到——天津人一開口,外地人就想笑。


甚至還沒開口,只要天津人一跟你聊天……這位朋友!你怎麼可以在評論里發語音!



再看下面這段,怎麼肥四!我突然學會日語了!



跟著讀完,這隻熊貓便與和他擁有同款髮際線的郭冬臨老師愈發相似了呢——

竹板那個一打呀,別的咱不誇,誇一誇那個中國足球終於出線辣~




說到天津話讓人開心的魔力,不得不提的就是深入這座城市骨髓里的笑聲。


眾所周知,天津衛被大家奉為「

哏都

」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來,南方小夥伴們和我一起讀——哥恩兒,哏,哏都。意為走在天津街頭,處處都是笑點,哪兒哪兒都是包袱。


畢竟,這可是一座專門騰出個頻道直播2018蟋蟀爭霸賽總決賽的城市。



畢竟,別的城市馬路上的警示牌都是告訴你不要酒駕、不要超速,天津的警示牌上告訴你的是——駕車說笑,危及安全。


怕不是全天津人都像我爸一樣,開車聽相聲吧……



微博用戶@Supremumo


這種幽默可是有幾百年的歷史淵源的。


身處「九河下梢」的海河之濱,天津早在晚清時期就被開闢成了通商口岸,天南海北的人聚集在一起做生意,很多都還是外國人,天津人民當然要能說會道才能活得下去。


在碼頭誕生的小商販文化,讓天津人說話嗓門很大。他們的兒化音多而密,尤其是每句話

尾音都要有升調

的感覺,把整個句子升華一下才算完美,又平添了幾分有趣。



同時,說話的過程中還善用各種語氣詞,比如

哎、嚯、嗨

,再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

」 ↓↓↓



絕大多數時候,「嘛」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您赫點兒嘛」意思就是「你想喝什麼」。


郭德綱老師快把你的貓耳朵和圍裙脫下來!!!



不過,「好嘛」又不僅限於此。一句「

好嘛

」能表達的意思之多,完全不亞於普通話里那個經典的消音詞。



微博用戶@金屬土豆


語氣天生有趣,用詞上更是怎麼

接地氣

怎麼來。


女生化妝叫「

捯飭

」,賴著不走叫「

起膩

」,求人叫「

央該

」,炫耀叫「

顯唄

」,身體的各個部位說出來跟潮汕牛肉火鍋店裡的牛肉一樣——



@津彩青春


對人稱呼上,天津人更是怎麼套近乎怎麼用。就像以前大家總嫌棄,他們只要看見個雌性生物,就要喊

姐姐。


注意,一定要是

潔解

(輕聲),不是借借,更不是台灣腔解潔。



但誰讓人家跟你親近呢,你看在郭德綱的世界裡,「誰是誰爸爸」可就是人生終極命題(誤)。


要是叫你姐姐還嫌歲數大,那你可一定沒見過天津小夥子哄對象——「干

嘛呀您介四,又生嘛氣呀姑奶奶」

。一下差開三個輩,再生氣都能哄好了。



為表親切,天津人還喜歡在每句話的前面都加個「您」。


前段時間火遍抖音的一段BGM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這其實正來自於大張偉老師口中,自己去天津旅遊的時候的一段奇遇——


去夜店或迪廳,別的城市喊麥都是「put your hands up」,只有天津是「

您老伸手兒伸手兒伸伸手手兒~」



甚至連罵人前面都恨不得加個「您」,臟如BK(津罵標配,類似北京話的「你丫」、上海話的「赤佬」)都客氣了幾份。


這麼有禮貌,讓人怎麼生氣的起來呢?


除了發音和用詞詼諧,天津話好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揚名全國的曲藝文化。


在趙本山還沒帶火東北小品的時候,提到找樂呵,人們最先想到的還是天津相聲。


天津衛處處都是茶館,曲藝界的名家一半以上都是天津人,從老一輩兒的馬三立、高英培、楊少華、魏文亮,到年年在春晚上「想死你」的馮鞏,再到從天津走到北京的郭德綱父子,全都是來自這裡。


有說、學、逗、唱四個深厚功底的名家們不用刻意搞笑,天津味兒一出口,包袱就有了。就比如相聲泰斗馬老的那句

逗~你~玩

~」

,他只是在用天津話慢悠悠地敘述,可你不知怎麼的就笑到肚痛。


更厲害的地方在於,台上抖包袱,台下的觀眾也個個兒接得住。在天津,捧哏這個活兒可不是獨屬於捧哏演員的。


茶館裡最常見的一幕就是,所有人磕著瓜子兒咂著蓋碗兒茶,聽著相聲接個下茬兒,然後時不時地起聲哄:

咦~

(持續三秒鐘以上)。


這種歷練,讓每個天津人成為了極端唯包袱主義者,最害怕的事兒就是包袱掉到地上。


上課為了保住一個「哏」,大家貼心到老師每說一句話都怕他冷場,全班同學拚命幫他接茬——



談戀愛為保住一個「哏」,更是不惜冒著被打的風險拚命搭話。生怕對方表白的口乾舌燥,留給TA喝口水潤潤喉的時間——





不過,隨時隨地都愛捧哏的性格,也給外地人造成了一種「

」的形象。


曾經有個段子叫:無論多好看的天津女孩,一開口就瞬間不想搭訕了。就是說的天津妹子很難維持所謂的高冷女神范兒,一開口就沒個正形的。


但其實,只要身邊有幾個天津朋友就知道,天津人每句「哏」根本不是處心積慮地咯吱你發笑,而是包袱自然無縫穿插,由

衷想要和你親近、逗你開心,想想心裡就很溫暖。



更重要的是——


能在任何時候都貧的起來,就算苦中作樂也要窮開心,也是多麼瀟洒的一種生活態度呀。


說到這裡,感覺認識幾位天津的沙雕網友發語音,感覺明天寫起稿來都能快樂一點兒呢。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結婚證上馮紹峰為什麼看起來怪怪的?




點擊圖片閱讀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



點擊圖片閱讀 |

 「網紅」是如何毀掉地球的?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

給壹讀君

點個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台灣人民是如何反追大陸劇的?
「座霸」 你站起來!| 頒獎啦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