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嫽:巾幗不讓鬚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

馮嫽:巾幗不讓鬚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


文:吳瓊




西漢231年的歷史寫滿了中央王朝對抗匈奴的故事,而這些歷史裡的主人公大多都是機智勇猛的將軍,如:衛青、霍去病、李廣等,但有一位女子因其在西域的傳奇事迹而青史留名,她就是馮嫽。




馮嫽作為解憂公主的侍女,隨解憂遠嫁和親烏孫國。在去烏孫前,馮嫽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培訓,不僅能識文斷字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武藝也精湛,可謂是文武雙全。馮嫽還學習了西域各國的語言,這為馮嫽後來成為外交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解憂公主嫁去烏孫後,因為大漢與匈奴的多次戰役中失利,烏孫偏向匈奴,且解憂公主只是左夫人,身份低右夫人(匈奴公主)一等,所以,解憂公主在烏孫的處境不佳。但是,解憂與細君公主(之前嫁到烏孫的和親公主)的境遇有所不同,原因不僅是解憂個人的才貌還有馮嫽的相助。在西域五十多年的生活,解憂和馮嫽早已不是單純的主僕關係,馮嫽的機敏才智讓解憂公主對她讚賞不已。兩人經歷了多次政治變動,同甘共苦,相互扶助,她們成為了好姐妹。











解憂公主嫁到烏孫的的任務是為大漢結合西域共抗匈奴,馮嫽的聰明伶俐以及受過的訓練使得她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侍女,實際上馮嫽是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政治顧問。漢朝與烏孫軍事聯盟的形成,以及兩國聯兵挾擊匈奴的勝利,其中都有馮嫽的功勞。而恰恰是在馮嫽離開烏孫一時,解憂辦了一件錯事,釀成了後患,致使烏孫分裂。馮嫽以她的聰明才智,身傳言教,不僅開導了解憂,安撫了烏孫群臣,也教育並熏陶了解憂的後裔和烏孫人民,使漢烏兩國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馮嫽的聲望和信譽,不僅沐浴著烏孫,她那孜孜不倦地維護團結安定,開創和平局面的言論和行動,也博得了西域諸國的尊敬和愛戴。正因如此,西漢王朝曾經命她以解憂公主的身份,作為欽差大使,持漢旌節,駕錦車,遍訪天山以南城郭諸國。











而馮嫽真正展現出她卓越的外交能力是在烏就屠(匈奴公主的兒子)揚言匈奴即將出兵烏孫之後。馮嫽的丈夫是烏孫右大將(相當於國防部長),而這位烏孫右大將與烏就屠的關係密切,在這一危急時刻,馮嫽為了維護解憂公主在烏孫的勢力,挺身而出。這時,漢宣帝把馮嫽召回長安,親自聽取她的彙報,並徵求她對這場糾紛的處理意見。特任命她為持節正使,妥善查處這件事宜。在這之前,漢宣帝早巳派遣長羅侯常惠,率領三校人馬進駐烏孫國都赤谷城屯田戍邊。因而馮嫽一回到烏孫,就叫來兩位副使和常惠一起商議解決烏孫內部糾紛的辦法。接著馮嫽傳達漢宣帝的詔令,宣烏就屠來赤谷城,馮嫽當面對他說:「我勸你放下武器,再不要製造流血事件了,你為了爭奪權位,竟不惜同室操戈,兄弟之間進行殘殺,你這樣做只對敵人有利。你要再不聽勸告,等漢朝大軍一到,那就是自取滅亡。烏就屠一聽,害怕了,忙說:「請馮夫人恕罪,我願息兵,只求得個小王的封號。」經協議,一致同意立元貴靡為烏孫大昆彌(大王),立烏就屠為烏孫小昆彌(小王)。










解憂公主的兩個兒子去世,而解憂公主已是七十歲的老人了,解憂日夜思念故土,她給皇帝上書說:「願得歸骸骨,葬在漢地。」漢宣帝考慮到她大半生身居異域,為國操勞,有功於漢室,就派人把她和馮嫽一起接回長安,並以公主之禮照顧解憂的飲食起居。對馮嫽也以厚祿優禮相待。兩年之後,解憂病逝,以公主之儀安葬。由於解憂公主的孫子星靡年幼,尚不足以執掌朝政,馮嫽放心不下,請求再次出使烏孫,儘管此時的馮嫽也已經七十多歲了但由於馮嫽情真意切,一片亦誠,漢元帝只好應允准奏了。老態龍鐘的馮嫽,又精神抖擻地第三次走上了「絲綢之路」。她在一百多名漢軍官兵的護送下,又重返烏孫。烏孫的臣民聽說她回來了,許多人騎馬跑出幾百里遠道相迎。她回到烏孫後,白天協助星靡和大臣們一起處理國政,夜晚,披星戴月,不辭勞苦地教星靡學習經史,向他講授做仁君的道理。馮嫽就是這樣為國為民,為大漢社稷,在荒僻的邊疆,耗盡了她的大半生心血,和烏孫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度過了她的有生之年。




《漢書?西域傳下》中記載馮嫽能史書,習事,嘗持節為公主使,行賞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短短一行字概括了中國第一個女外交官傳奇的一生,而馮嫽在西域開拓疆土、維護和平的功績,可知矣!




作者:

吳瓊,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了,2億人從此消失,兇手如今在世界上毫無存在感
「上下其手」跟性騷擾沒有半毛錢關係,那麼它的真實含義指什麼?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