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為什麼越是專家,越不會說人話?

為什麼越是專家,越不會說人話?


專家都不會說人話,

這是大部分人的印象。




專家們的發言和文章,有太多拗口的術語、奇怪的概念,把我們繞得暈頭轉向。







甚至有人說他們就是故意的。如果讓大家都聽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那他們就失掉專家的權威了。




其實,大部分專家並不是有意的。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說的不是人話。為什麼會這樣呢?《風格感覺》的作者史蒂芬·平克給出了最好的解釋。




史蒂芬·平克自己就是一位專家,他是哈佛的心理學教授,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同時還是語言學家。他也是一位科普作家,他的作品本本經典。



這一本《風格感覺》,不是科普書,而是寫作指導書,專門教大家在寫文章,尤其是科普類的文章時怎麼說人話。




為什麼越是越不會說人話呢?我們必須理解三個概念:知識的詛咒、組塊化、功能固著。




有一本書叫《知識大遷移》,作者威廉·龐德斯通是美國著名的知識作家,這本書描述的是他對於美國民眾知識水平的觀察。




其中有兩個小調查,讓我印象極其深刻。




大家對於這三個圖標一定不陌生,在手機、電腦、iPad上我們總能看到。







龐德斯通拿這些圖標,在美國大學生群體中去做調查,不是一般民眾,而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群體。

邊這個百分比是什麼呢?是不認識圖標的人所佔的比例。




有25% 的大學生不認識 「WiFi」 的圖標,




有 48% 的大學生不認識「搜索」的圖標,




有 60% 的大學生不認識「分享」的圖標。




而大家在車站和機場經常能看見的指示圖標:







有 17% 的人不認識「禁止通行」。




有 42% 的人不認識「急救」。



最恐怖的來了,有 95% 的人不認識「出口」的圖標,不知道美國人民是怎麼逃出機場的。




這兩個例子說明,很多我們認為已經普及的知識,還沒有被那麼多人掌握。




你掌握了一種知識,你就不能理解,那些沒有掌握這種知識的人,他們是怎麼想的。




這就叫做知識的詛咒。







大家在平時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時候,不論是給自己的小侄子輔導功課,教自己的朋友開車,帶公司的新人,免不了有一個時刻:




你會感覺,這件事情我已經講得這麼明白,怎麼你還是不會呢?




這個時候,就是知識的詛咒。




種知識,就像是一條大河,對於已經渡過河的人來說,回頭看的時候,會感覺並不算很難。




他站在河的對岸,就不能明白還沒有渡過河的人,他們看到的困難。




就像我們不能理解,那 95% 不認識出口圖標的美國大學生,是怎麼從機場逃出來的。




那些不說人話的專家,真的不知道自己說的不是人話嗎?是的,因為知識的詛咒,他們真不知道。




那麼,如何打破知識的詛咒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我們都是插電青年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