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會點菜的人,社交不會差丨推薦

會點菜的人,社交不會差丨推薦





今天這篇文章來自我的朋友Spenser,他是職場里傳奇般的存在,被我們戲稱香港第一老司機。兩年前還是月薪三千的普通職場人,兩年後,左手金融,右手新媒體,現在年入千萬。



如果你希望和他一樣,實現自己職場的迅速提升,我強烈建議你關注他個人原創公眾號:Spenser。





這可能是我見過最優質的公眾號之一了。






我發現,我們在生活中形成對他人的判斷時,其實不是依據什麼大事。




因為,在你決定是否信任某人、交付TA去完成某項重要任務之前,你的內心早已對TA有了一個基本判斷。




而這種判讀,往往源自於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源自於你和TA的交往過程中,是否感覺到舒服、自在。




還是老話,細節都藏在魔鬼里,比如點菜。我一直認為,聚餐中擅長點菜的人,社交都不會差。




昨天下午,我約合作夥伴Tom飯後在咖啡館談事情。沒想到除了咖啡,他還叫了份沙拉。我說,是貴司加班文化太瘋狂,忙得沒吃飯么?




他委屈的說並沒有,今天中午部門聚餐,五菜一湯,但是,沒吃飽。



原來,Tom有個同事出差歸來要組織午餐,並事先點好了菜,在群里說:你們下班直接來吃就行!




這事看上去,特別幸福。後來才發現,高興早了。




原因是這樣子的:三個菜分別是酸豆角炒雞胗,滷水鴨腎,醬爆鵝腸,全都是動物內臟,膽固醇巨高。另外兩個菜是爆炒洋蔥圈和韭菜炒雞蛋,吃了之後,口氣真的很驚人。






本來盼著湯能均衡一下,端上來一看,媽呀,豬肝菠菜湯。又特么是內臟!於是,一整頓飯都在油山,鹹海,肝臟的脂肪里,和洋蔥韭菜濃烈的氣味里切換。可以說,是非常極品了。




吃飯無小事。民意不僅以食為天,也以食為地,為海(認真臉)。沒有什麼快感,能抵上一口饕餮美味。反過來同理,不愉快的就餐經歷,是投向心情的核彈,是毀滅性的打擊。




特別在中國,吃飯不僅要吃好,還要跟合適的人一起,才能吃的爽。飯局,作為萬能的社交場景,有時迷幻的如同李小龍電影裡布滿玻璃的屋子:



一舉一動,都能折射出赤裸的人性,讓你無處可藏,無路可逃。比如,

點菜這個小動作,不僅能從飲食習慣出賣你的生活習性,更能出賣你人際交往中的軟肋。





你以為點菜這種普通的事,只是把大家餵飽這麼簡單嗎?錯,這是展現你社交能力的最好機會。



你可能不服,覺得哪有這麼誇張?問問大家想吃什麼,不就民主解決問題了。




這個方法對朋友好使,對初次見面的人也可行。然而,對於和朝夕相處的同事,是存在風險的。




現在,立刻回想一下辦公聚餐的場景。當別人問你想吃什麼的時候,你基本脫口而出的答案是:「

都可以

無所謂

沒忌口

你定吧

Whatever






你希望把這個鍋都甩給點菜人,對不對?




實話實說,是極可能付出代價的。我們害怕直接說出真實喜好。萬一我喜歡吃的,別人討厭怎麼辦?萬一幾個菜搭配起來,效果不好怎麼辦?萬一我點的菜太貴怎麼辦?




所以,越是面對複雜局面,越需要能主動出面掌握全局、統籌解決的人。這種人才,不僅hold得住廚房,也能代表團隊下得了廳堂,必定是職場里的稀缺資源。




當然,這種兩難困境大多數是中餐:點菜,跟做菜一樣複雜。它不像西餐簡單直白,走標準化流程,吃飯也是一人一份,很省事。反觀中餐的食譜,加多少油鹽都是兩個令人崩潰的字:

量」。




沒有掌控感的新手,瞬間就會把稚嫩暴露無遺。真正的高手,懂得不斷調適來尋求均衡點,把握社交的核心。




就像Tom的同事,點個菜就能反映出,他平日根本不擅長照顧同事。你可能認為這也太苛刻了把,主動組織聚餐,即便做不周到也值得肯定吧?




沒錯,熱心腸的確需要嘉獎。但是,想把握職場的潛在機遇,就沒有多少犯低級錯誤的空間。

與他人相處過程中,拿捏好分寸感,才是你要狠狠發力的點。




所以,光從點菜,就能反映出你對某段關係投入了多少。








真正懂點餐的人,在日常相處中,就會默默記下周圍人的喜好。聚餐時,不用勞煩同桌人開口,就能迅速判斷每個人的口味是什麼,怎樣點才能把大家都照顧的很舒服。這種人,天然自帶靠譜氣息。




在職場,他們是很佔便宜的。

因為,生活里的各種小細節,都能證明他們的優秀——就連吃個飯,都能體現團建的能力。更別說工作了,必定能獲得同事的信任,吸引上司的垂青,上升通道更開闊。




那麼,平時多留意周圍人喜好之外,點菜還要注意哪些細節,來鍛煉社交能力呢?

我就再補充兩點小建議。




1. 除了老生常談的葷素搭配,還要留心鹹淡、冷熱之間的比例。




是否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是否有過癮的肉食,又有清淡營養的時蔬來均衡?總之,一頓飯吃下來,大家的胃是否舒服又滿足?




這沒標準答案,各地飲食習慣千差萬別。然而,

這體現的,是你的預期管理能力。

就像活動執行一樣,你要對流程結果有預判。既要把握局部個體喜好,也要有整體思維。




你要從參與者的角度跳脫出來,才能避免犯像Tom同事那樣的小毛病,始終謹記最終目標是權衡、優化每個人的體驗。




2. 留心每個人暗地偷偷關心,表面一團和氣的痛點:價格。




假如是AA制,那麼點價位多少的菜合適?這次就餐是工作日普通聚餐呢,還是其他特殊場合?不同情況下,怎樣才能讓平攤價,分布在每個人的承受範圍之內?




假如是請客,也不是拚命挑貴的點就好。菜品數量和單價,應該讓對方剛好感受到被款待,但是又不至於因為吃不完,或者價格太貴,而產生心理負擔——下次,我得還你多大一個人情啊。




你看,要點一桌子成功的菜,居然還得運用上產品思維和用戶思維。




這一丁點小事,我居然啰嗦了一大篇文。




混職場,實在,太,煩,了。






這篇文章是不是很有深度,長按下方圖片二維碼,和我一起關注Spenser,更快成長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紹斐 的精彩文章:

科技發達的今天,8-Bit為什麼還能不斷刷屏?
今晚康總送你50個「智能音箱」|杜少有禮

TAG:杜紹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