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少數民族血統的瓷器—多穆壺

少數民族血統的瓷器—多穆壺

原標題:少數民族血統的瓷器—多穆壺


多穆壺元代流行壺式之一,瓷質多穆壺始見於元代景德鎮青花瓷,清乾康盛世較為流行。


此器釉質明亮,紋飾均勻,畫面明快,是邊疆民族傳統文化與內地制瓷工藝和諧統一的代表作,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歷史見證。


元 青白釉龍柄多穆壺


尺寸高28cm


在明朝時似乎不大流行這種形如直筒的多穆壺,而僧帽壺則大行其道,藏傳佛教備受朝廷尊崇時亦如是。

及至清康熙時期,由於西藏及藏傳佛教再度受朝廷重視,多穆壺又再流行起來,有金屬制亦有瓷製,後者大多以琺琅作裝飾。



清嘉慶 粉彩纏枝花卉紋多穆壺


現藏於布達拉宮


「多穆」原意為盛酥油的桶。藏語稱為董莫(mdong-mo)或多穆。口沿加僧帽狀邊,又添把和嘴,遂成為壺。

多穆壺為藏人拌、盛酥油茶的器皿,酥油茶藏語稱恰穌瑪,是將由茶磚熬成的濃茶中,倒入少量的酥油和鹽,有的還加入一些味精和牛奶等佐料,攪拌至水和酥油交融而成,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


在故宮博物院和首博亦各藏有一件:



清乾隆 粉彩八寶勾蓮多穆壺


口徑9.7cm,底徑14cm,高47cm

故宮博物院



清 乾隆 松石綠地粉彩蕃蓮紋多穆壺


通高45厘米

首都博物館


一般呈圓柱形,頂部通常配有圓形蓋子;多穆壺的上部,像藏傳佛教僧人的僧帽;壺上裝飾有箍狀紋和弦狀紋;壺身有圓形或者方形的壺嘴,還有可以手執的提手。


而在一些銀質或者木質的多穆壺上,由於方便使用,提手是不固定的,通常裝上帶有球體的長鏈式提手,這樣一來,既簡單實用,又美觀大方。



清康熙 仿定白釉描金螭龍紋多穆壺


尺寸 高23.2cm


明清時期,由於皇室對西藏及藏傳佛教的重視,許多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器物開始進入宮廷,多穆壺即是一例。


多穆壺造型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體現了藏、蒙、滿、漢民族團結的主題。由於清代大量冊封和法事需要精美的法器和擺設配合,造辦處生產了許多這類器物,同時也供清帝賜高僧之用,多穆壺更加流行。



清19世紀末 粉彩紫藍地「皮球花」圖多穆壺


尺寸78cm


乾隆帝對藏傳佛教就極為尊崇,他平定了大小金川的叛亂,尊奉達賴、班禪,在政治和宗教上都確立了清廷對西藏的主權。


此外他還拜三世章嘉呼圖克圖為國師,並請他教授梵文和藏文,每日打坐,用心修持,並且修建了許多寺院和具有藏傳佛教建築風格的宮殿。


大量的冊封和法事當然要有大量精美的法器和擺設配合,造辦處因此生產了許多這類器物,同時亦供清帝賜贈高僧之用,故多穆壺更是流行,各種材質均有製作,主要為各種金屬胎琺琅器,存世常有所見,但瓷質多穆壺頗為罕見。據說故宮博物院和首博亦各藏有一件。



清光緒 五彩雲龍紋多穆壺


尺寸高44cm


北京保利


由於深受宮廷的喜愛,能工巧匠對多穆壺便投入很多智慧和精力,因此也使得多穆壺種類較多,不僅有銀質、銅質、木質,還有琺琅、漆器以及瓷器


這種洋溢著少數民族風情的壺類,製成瓷器十分不易,之所以能夠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地製造出來,也說明了當時精湛的技藝以及滿清統治者窮奢極欲的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前文明 的精彩文章:

清宮舊藏,華麗簡約的中式之美!
隱藏在青銅器中的古典藝術

TAG:史前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