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普賢菩薩警眾偈(圖)——道德真源

普賢菩薩警眾偈(圖)——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佳文賞析》欄目114篇

普賢菩薩警眾偈(圖)——道德真源

《普賢警眾偈》在《華嚴經》、《法句經》等經典有出現,被摘錄到現在很多人所使用的朝暮課誦中。體現的是佛教提倡精進的理念。只要稍有接觸佛教的人都知道這段偈。《普賢警眾偈》在《法句經·無常品》中的原文是:

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普賢菩薩警眾偈(圖)——道德真源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這是朝暮課誦中的一首偈語。它告誡我們:這一天已經過去,生命也隨之減少一日。就像逐漸乾涸的水流中的魚一樣,死期將至,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所以我們應當如火已燒到頭上一般,緊迫地精進修行,時時這樣觀修無常,切不可懶散放逸啊!

每次念誦這句警策語,就使人生起無常的急迫感,猶如正在酣睡中猛然被一聲警鐘驚醒。特別是每當黃昏時,遠望一輪淡紅的夕陽,慢慢沉落在山的那邊。蒼茫的暮色從腳下緩緩升起,在這種瀰漫開來的暮藹中獨自吟誦,有時候念著念著,忍不住會掉下淚來……

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不僅時時開示我們人生真相,甚至不惜以身示現涅槃,以此警醒蒙昧的眾生。

最近幾年,佛教事業似乎已呈現蒸蒸日上的可喜局面。但令人痛惜的是,也有不少高僧大德相繼離我們而去。就在今年元月七日,又傳來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圓寂的驚人消息……。教界巨星紛紛隕落,人天悲慟,眾生痛失依怙。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又何嘗不是這些菩薩大德們又一次對眾生的大悲憫、對無常觀的大演示!

過去,師公驤陸上師曾經語重心長地告誡弟子。其實,再進一步說,我們又有誰敢保證自己肯定能活到六十歲?在我們身邊,死亡事件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盡享天年而逝呢?遠的不說,就在我所生活的這個小小的城市,對幼兒園和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的統計,僅過去一年中就有五十人。我們再到醫院婦產科看看,不少嬰兒剛剛出生不久就結束了生命……更別提由於戰爭、饑荒、水災、火災、地震、疾病、瘟疫以及各種事故所導致生命的結束。

但是,人們依舊愚痴地認為:我明天還有時間!

鑒於此,佛陀乃至歷代聖賢、大師總是苦口婆心、孜孜不倦地反覆叮嚀:人命只在呼吸間。一口氣不來就成為隔世;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凈宗大德印光法師更是直截了當地提醒念佛人,要時時將一個「死」字貼在腦門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實,「死」就是我們最慈悲的大恩上師!因為它在我們一出生時就如影隨形、督促警策。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使我們不敢有懈怠。密勒日巴尊者曾經對弟子們說:我當初就是因為怖畏生死才去住山修行。雖然吃了不少苦,但是,一想到死後墮地獄的痛苦,我所受的這點苦根本就不覺得什麼了……

尊者忍受了常人無法忍受之苦,終生住雪山修行,成就了無生無死、任運自在之果位。

藏地還有一位大師,他在覺摩喀喇山洞窟中修行時,岩洞入口處荊棘叢生。每次進出洞口時都掛住衣襟。開始他打算將它除掉,但轉念又想,也許我等不到出洞,今天就死在洞中,還是抓緊時間修行要緊。當他出洞時又想,不知出了這個洞口,還能不能再進洞……。如此多年,一直到他修行成就離開,此洞口依舊荊棘叢生。

我想,大師成功的竅訣就在於:他懂得,拔出自身的生死之根,比剷除洞口的荊棘更緊迫!

古代有一位老修行,他每天入睡前,總是要嚴格反省自己一天來的修為。有時竟然會痛苦失聲地說:「一天又過去了,我又空過了一天啊!」

各位同修,我們每天入睡前,是否也應該象這位老修行一樣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又空過了一天?

普賢菩薩警眾偈(圖)——道德真源

願您福慧具足,吉祥如意!

更多內容請關注道德真源。

普賢菩薩警眾偈(圖)——道德真源

心外無真偈:網網打盡都漏盡,站站停停總迷心,有緣遇到無字經,方知心外無有真。——東方陽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陽熹 的精彩文章:

《七抉擇見》釋義——東方陽熹釋義

TAG:東方陽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