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上大學有多難?報名費都是天價,大師基本出自豪門

民國上大學有多難?報名費都是天價,大師基本出自豪門

最近幾年在互聯網上很流行一種情緒,很多大學生非常羨慕民國時期學者的待遇,認為他們的地位高、收入高,即使在官方也會獲得相應的尊重和認同,而現在卻到了知識分子滿大街,大學生滿地走,專科生不如狗的年代。

他們不斷抱怨自己的收入有多低讓很多莘莘學子們感覺自己生不逢時,恨不得穿越時空,重返那個戰亂的蠻荒歲月。但是這些人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民國時期的大學可不是那麼好上的,僅僅是報名費就讓普通的平民百姓望而生畏。根據歷史記載,1930年北京大學的報名費要三塊大洋,就這還算是便宜的,上海復旦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報名費要比這貴一倍!

你或許會認為,三五塊大洋不算多,可並不是報考一個大學就能錄取的呀!每一位想上大學的學子,通常都要報考3-5個大學,這樣算下來光報名費都要二十多塊了!而學費就更加貴了,像復旦大學和南開大學這樣的一流學校,一年的學費要一百多塊,很多大學的價格甚至還要貴出一倍。

根據1932年燕京大學的學生做的一次調查發現,上大學的費用一年下來最少也要兩百塊大洋。而當地的中產階級收入,扣掉花銷後也只能存下十幾塊大洋,供一個大學生讀書可能要拿出祖宗三代的積蓄。民國時期普通農民的收入就更加低了,一線城市上海的普通工人月收入也只有二十元左右。

至於內陸地區的普通百姓月收入不會超過10塊,大多數窮人家庭的收入可能只有三五塊錢的收入,飯都吃不飽,更不要提上學了!所以,民國時期的文盲特別多,即使是大學生也都是出於豪門之家。比如說徐志摩就是出身於海寧望族,冰心的父親是海軍部長,茅盾的父親是鄉紳,就連臧克家的老爸都是一位大地主。

毛澤東當年在讀書的時候,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曾多次中途退學,最後選擇了免費的湖南省第四師範學院,才完成了自己的學業。所以,那些幻想著穿越回民國的小夥伴一定要考慮清楚啊,投胎可是個技術活,萬一附身到窮人之家,估計一輩子都只能當文盲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眼看他起朱樓 的精彩文章:

三顧茅廬真相,劉備諸葛亮上演雙贏的人生大戲!
他是清初武術宗師,暴揍兩名俄國大力士,康熙賜其尚方寶劍

TAG:眼看他起朱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