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人類第三個水星探測器順利啟程

人類第三個水星探測器順利啟程

「貝奇哥倫布」水星探測器升空瞬間(來源:ESA)

北京時間10月20日上午9:45:28,歐空局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依靠阿麗亞娜5號運載獲獎將「貝奇哥倫布」(BepiColombo)水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水星行星軌道器(MPO)和日本的水星磁層軌道器(MMO)的工作軌道(來源:ESA)

「貝奇哥倫布」是歐洲空間局(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聯合實施的水星探測計劃,實際上由兩個子探測器組成,分別是歐空局的水星行星軌道器(MPO)和日本的水星磁層軌道器(MMO)或稱「繆」(Mio),它們在抵達水星時分離,分別進入不同高度的互補軌道。「貝奇哥倫布」主要研究探究水星的起源與演變,水星內部結構和磁場產生特點等基本科學問題。這顆探測器的名字是紀念已故義大利數學家兼工程師朱塞佩·貝奇·哥倫布教授(Giuseppe Bepi Colombo),正是他發現了水星公轉和自轉的3:2共振模式。

朱塞佩·貝奇·哥倫布教授(來源:網路)

為什麼水星磁場那麼重要呢?其一,水星離太陽很近,磁場受太陽風壓制很明顯,但同時也可以藉此觀察太陽附近空間環境,對了解太陽風、日冕有很大幫助。其二,在太陽系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4個岩石類行星,地球有著強大的磁場保護芸芸眾生,而金星沒有磁場,火星只有稀稀拉拉的不規則磁場,這樣只剩下一個水星有磁場,因此,水星雖小,但是很重要的一個行星磁場的樣本。對水星的考察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那些距離恆星很近的系外行星是如何運動、如何生存的。

「貝奇哥倫布」效果圖(來源:ESA,圖片版權:航天器:ESA/ATG medialab; 水星: NASA/JPL)

不過「貝奇哥倫布」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第一,漫長的旅程。由於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深處太陽引力勢阱中,若要進入水星軌道必須一邊降低速度一邊抵禦太陽的引力,所以絕不能像去火星那樣一條精彩弧線輕鬆搞定。今年發射的「貝奇哥倫布」要到2025年底才能進入水星軌道,期間,它會1次飛越地球,2次飛越金星,6次飛越水星!一路上,它也不會始終保持睡眠狀態,會時不時地開機檢測,在路過金星時也會抓住機會瞄一眼。

「貝奇哥倫布」軌道(來源:ESA)

第二,高溫的炙烤。「貝奇哥倫布」將承受極端的溫度環境,溫度範圍從-180℃到450+℃,比烤箱溫度還高。在這種情況下,航天器結構和外塗層都必須經過特殊設計,有些材料是以前沒有測試過的。同時,要求探測器還要以一定的速度自旋,讓陽光均勻地照射在自己身上。

裝配車間里的「貝奇哥倫布」探測器(來源:ESA)

這是歐空局第一次,人類第三次向水星發射探測器,前兩次分別是NASA1973年實施的「水手10號」和2004年實施的「信使號」,前者並沒有進入水星軌道,只是多次飛越而已,「信使」號」實現了探測器首次環繞水星運行,發揮了大量的數據,最後投身水星結束了自己的光榮使命。

「貝奇哥倫布」信息圖(來源:ESA)

打 賞 通 道

訂 閱 通 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光居然有動量!未來用光碟機動星際飛船不是夢!
ICESat-2衛星上搭載的激光雷達是什麼原理?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