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400年前的地球小冰期,曾經滅亡了一個王朝 | 大燈泡

400年前的地球小冰期,曾經滅亡了一個王朝 | 大燈泡



1644年,大明王朝在地球第五次小冰期的寒冷春天裡壽終正寢。



後來歷史書告訴我們,是黨爭和僵化的文官體制害死了大明。




但歸咎於政治,僅僅涉及到了「人」的問題。任何政權的興亡,都是複雜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對於悲催的大明來說,把它推下命運深淵的,

還有這場曠日嚴寒




今天,我們就去到歷史的現場,看看幾個當事人與這場天災之間的故事。



看看上天如何亡了大明。






一  李自成好餓




太陽活動衰退,地球氣溫下降,降水減弱。




每當氣溫下降1

℃,中國的氣候帶就要向南偏移將近300km;降水每減少100mm,中國的耕作帶就要向南萎縮100km-500km。




兩千年來的氣溫變化。明末小冰期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有記載以來最冷的一段時期




大明的土地上,華北和西北地區已經嚴重不適合耕作。而醫治好歐洲飢餓,耐寒又耐旱的作物馬鈴薯,也才剛剛傳入中國,完全沒有能力扛起給養生民的重擔。



糧食沒收成,財政又緊張;北方強敵環伺,軍費是一定不能砍掉的。錢得花,可錢打哪兒來?這個問題依然難以解決。所以,朝廷眯眯眼打量了一下這個龐大沉冗的行政機器。心一橫,裁員!




一個叫李自成的陝北基層公務員,在這個下崗潮中順利失業了。




工作沒得干,地沒得耕,外頭還欠了一屁股債。李自成哪裡開心得起來!撞上霉運的人,大概率會一個霉運接一個霉運地撞下去。失業在家的李自成,正在對前途一籌莫展的時候,老婆出軌了。



李自成是個習武的人,武夫的脾氣哪裡禁得住太多挑逗。何況這個武夫丟了飯碗,欠了外債,這會兒又被綠了。接下來的劇情就像極了《水滸傳》里落草的好漢們的心路歷程,他殺了妻子,捎帶手又殺了催債的債主。




惡徒李自成從此在陝北荒涼的土地上生長出來。他終於出了一口惡氣,他也真的好餓。




1.5億公里外的那顆熾熱天體此刻正打著盹兒,它身上散發出來的熱量傳到地球之後,完全不足以催促作物生長。




江河湖海依舊盤踞大地,無視氣候易變;可人沒有飯吃就會餓死啊!




殺人犯李自成一路向西跑到甘肅。一則,這兒沒人認得自己;二則,不是餉銀都派到戍邊的軍隊身上了么,在這兒投軍,總能吃口飽飯吧。




可是,這個曾經在陝北基層勤勤懇懇工作的小職員,哪裡曉得大明基層軍隊的腐敗。即使當了兵,在軍隊里混到了一個小把總,他依然要面臨欠餉的問題。吃不飽飯,李自成真的好餓。




大明軍隊的漢子們也好餓,中國北方大地的黎民都在飢餓中掙扎求生存。他們吃樹皮,吃觀音土,易子而食。遠方薄雲中的太陽,絲毫沒有展現它的仁慈。對此,底層只得任由命運的擺布,朝堂上忙於相互掣肘的官員也沒有太多辦法。



乾脆反了吧!李自成和所有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們想到了同一條求生之路。天不給我活路,官給不了我活路。那我就自己求一條活路。李自成此時的境地,和260年前的大明創始人朱元璋,何其相似。





連環畫《李自成》。我們見到的李自成畫像,都是重眉,國字臉,其實他是党項族後裔,高顴骨,鷹鉤鼻,頗有異域風采。




造反也並非那麼容易的事情,李自成帶領著這隻飢餓的軍隊,敗了又犯,犯了又敗。




直到1640年,大明氣數即將耗盡的四年前,李自成才迎來他的轉機,而堂堂大明王朝,這個昔日的農業帝國已經跌落到飢餓的谷底。




他的軍隊開拔到河南地界,遠近饑民荷鋤相迎。李自成一句「均田免賦」就換來萬民「迎闖王,不納糧」的真誠呼應。




他們有了吃飽肚子的盼頭,一路游擊湖北,遙望京城。李自成站在他軍隊的先鋒陣地,身披黃袍,北望來時的土地,他是「大順」朝的皇帝,是人民的「闖王」。




李自成好餓,他要吞食山河。




遠在1000公里外的北京,龍椅上顫顫巍巍的崇禎皇帝,眼看就能掉到他的嘴裡了。




李自成好餓,李自成也好動心。






二  多爾袞好冷




東北小伙兒多爾袞並不知道他生活在一個太陽活動衰弱的小冰期,他更想不到,即使再往南1000多公里的長江流域,水面也會被冰雪封凍;降雪一直覆蓋到海南島。





截圖自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的氣候變化研究》。1500-1700這200年間,長江流域河湖結冰的頻率明顯高於其他年代。




他正跟隨兄長皇太極,行走在征討蒙古察哈爾部的路上。這個心臟功能不太好的17歲男孩兒跨著戰馬,在塞北的寒天朔風中有些恍惚,心裡可能想著能多繳獲幾件厚衣裳,穿在身上暖和暖和。




這是1628年的塞北,遠在甘肅,一個投軍到當地的陝北漢子,在這一年餓得造反了。擺在多爾袞面前的情況更加糟糕。




正當二月,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肆虐廣袤的蒙古大草原,寒潮比往年更加兇猛。




他只知道,自己好冷,草場萎縮,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牛羊被凍死和餓死。為了躲避寒冷,為了更充足的食物,為了求生存。多爾袞和他的部族必須南下。




擋在多爾袞和愛新覺羅家族南下路上的,除了屹立於農耕-畜牧區分界線上的那道萬里長城,還有長城以南那個龐大的帝國。而近在眼前,整個塞北游牧民族正在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持續內耗。




要擊倒那個身軀龐大的巨人,自己必須先凝聚起來強幹的力量。統一塞北,成為了多爾袞和愛新覺羅家族扭轉命運齒輪需要達成的第一個目標。




每一個成功上市的企業,它的創業成員都各有各的雄才大略。




多爾袞的父親努爾哈赤,時任愛新覺羅家族CEO,為了安撫女真部落的人心,甘心放過盜取自己糧草的竊賊。糧食對於這支游牧軍隊何其重要,但人心渙散,部族之間為了糧草相互內耗和仇殺又是一件何其兇險的事。





1570年的東亞勢力分布圖。發軔於白山黑水間的女真部落強鄰環伺,一點也不得安寧。並且,那時候的東北大地,跟後來千里沃土,物產豐富的「北大倉」,完全是兩回事兒。




好在,這個饑寒脅迫下的部族是幸運的。在隨後的十幾年裡,東北小伙兒多爾袞跟隨著他的父兄,統一了草原各部,征服遼東,在山海關外虎視大明。




就在幾年前,大明在一片慌張之中不得不處死它的遼西最高司令官袁崇煥。愛新覺羅率領的游牧民族失去了最後一個令他們頭痛的敵人。




此時,糾結於是「安內」還是「攘外」的大明,根本組織不起來一支高效、強大的軍隊去與這股來自東北,好冷,好餓,好兇猛的勢力作戰。困囿的大明,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1644年,已然獨當一面的戰將多爾袞,即將臨陣他入關前的最後一個對手,吳三桂。此前不久,他們剛剛納降了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勸降書已早早送到吳三桂的手中,也是在不久前,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被北上的李自成圍困皇城之內,絕望弔死煤山。




中年多爾袞好冷,但大明山河已經送到嘴前,他心裡暖洋洋的。






三  崇禎好絕望




小冰期帶給地球氣溫的全面下降,這僅僅是蝴蝶扇動的第一下翅膀。




隨即,一系列自然災害接踵而至。當這些環境易變帶來的災害在人類社會中發酵開來之後。一個更大的魔鬼也就被釋放出來,它叫瘟疫。





中世紀鼠疫在歐洲殺死了將近1/3的人口。數百年後,大明面對鼠疫,同樣束手無策




1635年,大明崇禎皇帝第一次下《罪己詔》,當初扭轉乾坤的意氣在這個年輕執政者的身上已所剩無幾。




李自成盤踞在南方擾亂河山,搗毀先祖朱元璋的皇陵,努爾哈赤和他的子孫部族又從北方數度侵擾關內,《罪己詔》中的崇禎又恨又怕。




他剛剛肅清了禍亂朝綱的閹黨,沒想到接過管理權的東林黨文官們,卻盤算著怎麼繼續清剿政敵,鞏固勢力,再圖救亡。似乎他們提筆做文章,國家就能從危亡光頭被挽救回來。





位於江蘇無錫的東林書院




崇禎感到好絕望。




然而,他並不知道,站在他對立面的,不僅僅是僵化的文官體制,南方的李自成農民軍,北方的游牧民族。還有,瘟疫。




就在崇禎皇帝第一次下《罪己詔》當年,駐守潼關的軍隊因為疫病沒有抵抗住李自成的進攻,城池失守。兩年後,瘟疫席捲中原一帶,殃及山西和陝西兩省,也是這一年,崇禎皇帝下了他的第二封《罪己詔》。




對一個在「重疾」中動蕩的政權來說,單憑領導人的書面檢討,既安撫不了惶恐的民心,對於災難也於事無補。




瘟疫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大明王朝最後的歲月里,成為從帝王到庶民都揮之不去的噩夢。




崇禎十六年,瘟疫肆虐京津兩地。帝國都城裡的很多家庭,在這場瘟疫中死絕。多年後,張廷玉在《明史·五行志》中記載道:「崇禎十六年,京師大疫,自二月至九月止。」




字越少,事越大。




這場席捲華北地區的疫情,據說,僅在河北省就奪去了1000萬人的生命,幾乎相當於整個大明人口的十分之一。後來的電影《大明劫》,僅僅展現了這場慘烈屠殺的冰山一角。





吳又可所著《瘟疫論》




國家動蕩和疫病流行帶來的人口銳減,對於極度依賴穩定勞動力的農業國家是致命的打擊。




要糧沒有糧,要人沒有人。站在歷史轉折點邊緣的崇禎,好慌張,好絕望。




他可能已經預感到喪鐘即將敲響,在執政生涯的最後幾年內,崇禎連下《罪己詔》,希望病危的王朝能在這種「禱告」中,再多活幾天。當初那個勵精圖治的青年君主,他的意氣已經在連年的周折中消磨殆盡。




崇禎用他的執政生涯只證明了一件事:

在天時運轉面前,哪怕你是人王地主,與一粒微末的塵埃又有什麼區別。




關外用兵步步敗北,戰事告急,清兵如虎狼,大明如羔羊待宰。




1644年,就在李自成率領著他的農民軍攻破北京西直門,圍困皇城的那一刻。崇禎再也呼喊不起來,更無力扭轉已成定局的王朝命運。絕望的崇禎,選擇在煤山之上自縊殉國。




1644年5月23日,距離崇禎殉國不到一個月,300公里外的守將吳三桂開城投降,清兵攻破山海關。




一個時代,徹底完結。






多年之後,面對這段歷史,面對崇禎,歷史學家汪榮祖先生作了這樣的總結:




崇禎誠非亡國之君,諸臣亦未必深誤其君。自然界之異變及其難以抵禦之偉力,豈滄海一粟之人類所能旋轉。









參考資料:


1.劉釗. 《小冰期:明末覆滅的「天時」》. 中國氣象網,2018


2.竺可楨. 《中國近五千年來的氣候變化研究》. 


3.陳鈺萍,林雅真. 《中國歷史上的小冰期氣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4.張廷玉. 《明史·五行志》


5.張文木. 《明末的人禍和天災——從張居正改革談起》. 中國投資,20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冷:大臂一揮,人類已經無法阻擋黑科技破壞世界了……
史泰龍失敗1850次才成就票房奇蹟,原因竟是因為簡歷沒寫好?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