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影院多新片少、佳作多引進少……中國科技電影咋這麼尷尬

影院多新片少、佳作多引進少……中國科技電影咋這麼尷尬

■本報記者 溫新紅

360°球幕、4D、動感、3D&2D,9月中下旬,一場科技電影盛宴在北京拉開,來自15個國家的27部優秀影片分別在北京天文館、中國古動物館、朝陽規劃藝術館聯合展映,其中近10部影片屬國內首映。

影院多新片少、佳作多引進少……中國科技電影咋這麼尷尬

北京自然博物館

上世紀80年代,球幕、4D等高科技影院開始在我國科技類場館中出現,近10多年,一些超大型球幕、巨幕影院也紛紛在國內建成,可以說,科技影院成了新建科技場館、主題館的標配,且一個館平均有1~3個影廳。科技部的數據表明,近年來科技場館數量快速增加,僅2016年就比2015年增加了135個,這意味著科技影院數量增長更快。

科技影院發展迅速,遺憾的是,中國科技電影的數量以及質量卻進展緩慢,究其原因,《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以及業內人士。

影院很多,新片很少

「每次去科技館都是播放那幾部影片。」李女士時常帶孩子去科技館,除了看展覽,很願意享受一下高科技影片,但影院片子數量有限,且長時間沒有新片上映。

影院多新片少、佳作多引進少……中國科技電影咋這麼尷尬

中國科技館新

科技電影的票價一般在20元至45元不等,時長不會超過45分鐘,多數影片在10~25分鐘,價格不高,時間不是很長,所以家長們在看展覽的同時會選擇去看電影。

仰賴技術的發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球幕、巨幕、4D等電影大都被使用在科技館、博物館、天文館、宇航館、太空館等科普教育場所。

科技電影能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把觀眾帶到太空、海洋、森林當中,眼前的景緻,彷彿伸手就可以摸到一般。

「科技電影的高科技是多維度的,播放技術、製作技術都運用了高科技,科學視角、電影藝術加上高技術,能沒有感染力和影響力嗎?」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電影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秘書長、嘉星一族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柴儷傑對科技電影情有獨鍾。

記者上網查找了一下最近科技類場館播放的影片,中國科技館4個廳有14部片子播放,其中球幕、巨幕分別有4部,上海科技館4個廳有10部,廣東科學中心有8部,天津科技館有7部,山東科技館有5部。

科技電影中經典影片以及某場館「鎮館之片」反覆播放是正常的,比如《哈勃望遠鏡》記錄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複雜的太空梭操作,此片在NASA長期播放;又如北京天文館的《奇妙的星空》也是該館的經典播放影片。

如果每部影片都長期播放,鮮有新片加入,難免會給人留下影片不多的印象。

是不是科技電影與商業電影不同,產量就是很少?從事科技電影引進近20年的柴儷傑否定了這一猜測。

絕大多數文化發達的國家都很重視科技電影。科技電影,英文名為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m,在國外是比較明確的,指專門為場館製作的影片,這些影片首先發行到場館,然後再根據票房情況進入商業院線,或者到電視台播放。

全世界每年的科技電影節就有上百個,既有大型的如全球球幕大會,也有一些細分的,如獎勵拍環境的、拍動物植物的、女性科學家拍的,還有獎勵各種技術,如微距技術電影節、化學之美電影節,以及跨行的、分區域的,等等。

電影節況且有如此之多,更不用說電影了,柴儷傑參加的全球球幕大會,每年都有上百部長短不一的新片。

國外很多,國內很少

令柴儷傑尷尬的是,在國外參加科技電影節,有同行會問她,為什麼沒有看到中國的影片來參展?國產片數量少,優秀影片更是鳳毛麟角,沒有幾部能到國際電影節上推廣、角逐。

無疑,中國已建成的和將建的科技影院越來越多,觀眾對影片的期望和影片供應量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顯了。

那麼,國內場館上映的科技電影數量不多的原因是什麼?柴儷傑說,這需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國內自己製作的影片少,二是外國優秀影片引進存在困難。

國內科技場館經費大多由國家財政撥款,多數都是免場館門票,影院的收入不是全部歸場館所有。這就意味著,場館對影片沒有完全的按需要數量採購權和自由製作權,也無法靠影片獲利再投入影片製作。因為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引進影片都要等各級財政撥款,有經費時就製作或者購買一兩部影片,經費不足就只能放棄。

中國第一個建球幕影院的場館是北京天文館。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告訴記者,他們從來沒有將之稱作科技電影以及科技影院。

「我們稱為科普劇場,播放的內容叫作科普節目。」朱進說,天文館和其他科技類場館不同,一般科技館是以展覽為主,而天文館的展覽相對不多,是以科普劇場為主。

60多年來,天文館最受歡迎的影片是《奇妙的星空》,朱進說,「這是看家節目」。從開館初期就有一個類似的節目,只不過,那時的球幕劇場是光學天象儀加上幻燈機。現在已重新製作成採用數字投影技術版本。

影院多新片少、佳作多引進少……中國科技電影咋這麼尷尬

北京天文館新館落成

因此,北京天文館有一個比較強的製作團隊,這是許多場館不具備的,放映的大多數是他們自己製作的影片,票房最好的也是這些影片。

不過,朱進坦言,前些年經費充足時,他們每年製作一到兩部影片。近兩年沒有申請到經費,就沒有製作新片子。今年正在申請經費中,明年可能會有一個球幕影片立項。

而且,財政撥款是要求一年花完的,所以實際上一個影片的製作周期不到一年,時間很緊張。

製作一部優秀影片,經費是關鍵因素,資金得到保障了,還需要有優秀的團隊和充分的時間。

科技電影產業在國際上發展相對成熟,製作經費遠遠超過國內,如BBC的影片《地球的脈動》投入了1億美元。

柴儷傑說,他們敢這麼做,是因為回報渠道成熟,要麼票房分賬,要麼版權被買斷。如IMAX公司2002年出品的《太空空間站3D》票房超過9000萬美元,BBC製作的《小動物大英雄》收益也相當可觀。

在沒有好的回報機制、資金投入不如國外的情況下,吸引優秀團隊以及體制外的團隊加入時,依靠的是團隊對這一事業的熱愛和責任心。

北京天文館票房最好的影片都是自己製作的,朱進表示,他們製作節目的經費確實比國外少得多,「我們用五分之一的經費能做出水平相當的影片,但若經費是我們的10倍,就無法比較了」。

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已舉辦了5屆,今年是第六屆,柴儷傑告訴記者,「2007年第一屆非常慘」,近兩年影展的上座率明顯上升。記者在影展期間觀察到,周末影片上座率高,有中文翻譯的上座率高,相對來說,全英文的片子、平時放映的影片上座率不算太高。「還沒形成觀影習慣,這種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柴儷傑直言,當人們對精神上的追求更高,不滿足商業電影時,科技電影數量和質量充分時,看科技電影會是一種生活方式。

佳片很多,引進很少

「對於所有的生物來說,自然界里隱藏著無數的風險,它間或有海嘯泥石流,間或有足以使地表溫度達到60攝氏度以至於雨水無法滲進地表的乾旱,對於一隻身材瘦小的蠍子鼠來說,如何在危機四伏的世界裡倖存,真是令人費解。」這是中國科技館科學影迷會的會員在看了《小動物大英雄》後寫的影評。

「用新科技、高科技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場館,獲得比較好的科普宣傳和教育的目標和目的。」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沙錦飛認為,科技電影是科學類場館中非常重要的科普手段。他還談到科技電影與科教片的區別,科教片主要有三類,即科教類、科普類及技術推廣類,科教片不在科技類場館播放,無論是播放和製作較少採用高科技,科教片也有針對人群,僅從內容上看,科普類的片子與科技電影有一些相似。

科技電影作為科普教育的手段一直沒有改變。而科技電影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是在其他影院及影片中無法感受到的,因此也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朱進介紹說,天文館的4個影院的上座率肯定高過普通影院,天象廳即球幕影院,共400個座位,全年上座率為60%左右,另外3個影院的上座率也保持在40%~50%。尤其是周末和寒暑假,天天滿場。

在美國,場館類的影院一年的觀影人次一般是普通院線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看科技電影是非常普通的事;當BBC的《地球的脈動》新片上映,在英國會有如商業電影一樣的熱潮。

「科技電影的特點是,從科學出發,以探究為路徑,傳遞真善美。」柴儷傑表示。

今年影展的新片《水下人生》,一位80歲的魯哈尼獵人講述了他的故事,他能一口氣就像一條魚一樣潛入水中,下降到很深的地方几分鐘,就像一個真正的水下捕食者一樣去追捕他的獵物。但他從不用電網魚。

該片在國際上獲得許多大獎,完美的靜態的水下生態讓人窒息,柴儷傑說她「特別想引進這部片子,看看這位老人,他與自然的關係,就知道他讀懂了自然,活得很天然,真正的天人合一」。

影片《機場》拍的是佛羅里達機場,用航拍方式拍攝機場的物流、人流的走向;《大象日記》是把攝像機放到大象背上,後來大象很生氣,把機器砸了,影片一片黑;《小動物大英雄》則是將攝像機放入洞中。

可以看出,這些影片有著不同的視角,科技電影展現的視角非常豐富,如飛機視角、無人機視角、微觀視角、水下視角、太空視角等,這是在商業電影中不經常看到的,「看了後會發現人是需要這些不同視角的,給我們很多的啟發」。柴儷傑說。

朱進和沙錦飛都對影片《後院風光》印象深刻,這部影片從年輕女孩凱蒂角度來講述,她的家住在樹林邊,他們對周圍的現實景象視而不見,在忙碌的生活中被一系列電子設備所吸引。凱蒂逐漸發現大自然隱藏在她前門附近的秘密,我們體驗到她在與這個新世界的互動中發現的喜悅。

後院荒野一年四季的變化,這至少要用一年的時間拍攝,「這是一個很苦的活,我們的創作隊伍也要有這種耐得住寂寞的態度,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就干一件事」。沙錦飛說,而且影片拍攝之細膩,在國內是看不到的。

《深海挑戰》記錄了美國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駕駛單人深潛器「深海挑戰者」號成功下潛至世界海洋的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的全過程。卡梅隆下潛的深度是35787英尺(約合10908米)——是全世界海洋無可比擬的深度極限,他停留了6個小時,而他為這次下潛熱身了十幾次。卡梅隆的科幻巨作《阿凡達》的創意和概念正是來源於此片。

不過,雖然國外佳片眾多,但中國引進影片的困難也著實不少。沒有院線制,片商就要一家一家場館去談銷售,而且各場館影院的軟硬體沒有統一標準,包容性差,導致有的片子無法兼容播放,有的需要轉換格式才能播放。

另外,與國外相比,國內科技電影更是差距不小。沙錦飛認為縮短差距應該從兩方面著手改變:「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因為科技電影無論是硬體設備,還是製作過程都需要大量資金,還需要在政策上有一些傾斜,讓社會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來;另一方面,國內科技電影要在理念、創作過程、手段以及態度上學習國外優秀影片,才能拍攝出自己的優秀影片。」

《中國科學報》 (2018-10-19 第1版 要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這個領域的女科學家,流失速度是男性3倍
男性如果骨質疏鬆了,更容易老年痴呆?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