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哈佛歧視華裔學生的理由,你打破腦袋也想不到!

哈佛歧視華裔學生的理由,你打破腦袋也想不到!

執筆:GT東學西讀

"亞裔性格"讓你上不了哈佛?

長久以來,很多人懷疑哈佛大學利用"性格分"減少亞裔學生的錄取人數。在美國大學申請論壇College Confidential上,經常會看到網友留言:"要是你不是華裔,肯定能上哈佛"。

當地時間15日,哈佛歧視亞裔案在波士頓聯邦法院開庭。美國《華盛頓郵報》說,此次庭審將把一系列哈佛大學高級管理人員放在證人席上,這個場景有望為人們了解哈佛的招生細節提供一個罕見的公眾視野。案件的最終判決也將對美國高校今後的招生程序產生深遠影響。

開庭

哈佛歧視華裔學生的理由,你打破腦袋也想不到!

"哈佛招生歧視案"將開審 抗議者參加美國夢集會要求平等教育權

據美國《紐約時報》15日報道,由美國保守派法律策略師愛德華·布魯姆創辦並領導的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入學"2014年狀告哈佛大學在招生中系統性歧視亞裔,以"種族平衡"政策為由,壓低亞裔申請人的個性評分(包括領導力、同情心、勇氣等),把很多成績優於其他族裔的亞裔申請者排除在錄取範圍之外。

在15日的開庭陳述中,原告的代理律師莫塔拉表示,該訴訟並非反對校園多樣性,而是關於"哈佛對亞裔申請者做過什麼和正在做什麼"。莫塔拉說,2014年以前,哈佛大學將招收亞裔學生的比例長期控制在20%或以下。哈佛大學聘請的首席律師威廉姆斯·李則堅稱哈佛大學招生程序合法,而考慮種族因素是出於保障校園多樣性的需要。他說,當他40多年前第一次出現在聯邦法院上時,全場除了他是亞裔,其他人都是白人,"無論如何,現在都不會倒退到過去"。

哈佛歧視華裔學生的理由,你打破腦袋也想不到!

"哈佛招生歧視案"將開審 抗議者參加美國夢集會要求平等教育權

據"美國之音"報道,15日和16日首先接受質詢的是自1986年就從事哈佛大學招生工作的菲茨西蒙斯。此人被認為是"整體招生標準"的設計師,也就是不僅要考慮申請人的學習成績,還要考慮他們的課外活動、經歷和個性等因素。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質詢問題包括:為什麼亞裔申請人在學習成績和課外活動上得分最高,而在個性上卻得分最低?2013年哈佛的一項內部調查發現亞裔申請人錄取機會減少,為何沒有採取行動? 這一案件的審理預計持續3周,之後,法官將做出裁決。不過此案最終有可能提交至美國最高法院。

"美國之音"報道說,在此案開審的前一天,數百人聚集在波士頓舉行了兩個不同的集會。一方聚集在"哈佛:停止歧視亞裔學生"的橫幅下,另一方參與者則身穿印有"捍衛多元化"字樣的T恤。《紐約時報》稱,雖然此次被告只是哈佛大學,但其餘的常春藤盟校已經,他們提交了一份聯合辯護狀,稱對哈佛大學的不利裁決將損害整個學術界的多元化努力。

控辯

哈佛歧視華裔學生的理由,你打破腦袋也想不到!

要上同樣的名校,亞裔SAT要考1550分,白人1410分,而非裔只需要1100分(英文和數學滿分是1600)

據《紐約時報》報道,原告已經舉出的證據包括,哈佛大學研究辦公室撰寫的錄取情況彙報初稿。報告內容顯示,與其他因素相比,對亞裔美國申請人作出的"個性評分"往往會顯著地拉低他們被錄取的機會。英國《金融時報》稱,原告的數據分析顯示,就算成績以外的綜合條件一樣,亞裔的錄取率也比其他族裔更低。

如果根據成績、課外活動等多重因素打分,亞裔男性的錄取率是25%,但假如把族裔改成白人的話,錄取率會上升到35%。如果再把族裔改成非裔,錄取率會達到驚人的95%。早在2009年,兩位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就從數據里發現,在滿分1600的SAT考試中,亞裔居然要比白人考高140分、比非裔考高450分,才能保證錄取率一樣。

《紐約時報》稱,哈佛的辯護律師認為這份錄取情況報告並不完整,這份內部報告的真正目的是評估低收入學生群體的錄取情況。

哈佛在周一暗示,它將做的辯護包括,原告把錄取數據的某些方面塘塞過去的做法,削弱了他們的案子,比如一些數據顯示,對某幾類亞裔美國人不存在歧視。哈佛的律師李說,包括申請人的意向專業以及父母的職業在內的其他因素,在決定學生是否被錄取上,比種族因素起更重要的作用。一旦把這些因素考慮進來,對原告宣稱的歧視的統計支持就會消失。

哈佛面試官講述如何打"性格分"

哈佛歧視華裔學生的理由,你打破腦袋也想不到!

教育展上,一名國外高校的招生負責人在對學生進行面試。

Kshir Sagar是哈佛校友,曾擔任過哈佛面試官。他在《金融時報》上撰文說,性格分的一個重要依據是面試官的打分。這些面試官絕大多數是哈佛校友,在業餘時間和申請學生面對面的溝通,全面了解他們的性格和興趣愛好。

在所有族裔中,亞裔獲得面試官的評分最高,白人居次,非裔的得分最低。但是,學校招生官在拿到校友面試官的打分之後,在綜合打的性格分數中,族裔排名的順序卻反了過來:非裔的性格分數最高,白人居次,亞裔的性格分最低。Sagar表示,也正是這一現象讓外界懷疑,這個"性格分"並非是為了篩選出德智雙全的申請人,而是招生辦為了控制族裔人數所使用的手段。

Sagar認為,哈佛招生辦的性格打分不僅有種族歧視的嫌疑,其有效性也十分可疑。性格分包含了"幽默感"、"勇氣"、"親和度"等打分項,但至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些性格特徵對學生在校園裡的表現有影響。另外,就算在熟人之間,如何判斷他人的"勇氣"都是個難題,更何況是素未謀面的招生官用分數幫學生評斷。

作為哈佛面試官,Sagar在面試申請者時,的確能從溝通中觀察出學生的性格差異——有些申請者在言行舉止中透露出幽默和隨性,另一些申請人回答問題前的停頓顯示出言語謹慎。但是,在生活中,幽默感重要還是責任心更重要都是個無解之題,在大學錄取中亦是如此。涉及多維度的性格差異必然無法用單一的綜合性格分體現。這樣根據主觀判斷打出來的綜合性格分,只能體現出招生官的喜好和偏見。

猶太裔也曾因性格被排擠

哈佛歧視華裔學生的理由,你打破腦袋也想不到!

哈佛大學

Sagar表示,哈佛等名校也並非第一次使用"性格分"來篩選申請者。哈佛"招生辦"的創始就是以"性格"為由來控制猶太裔學生入學。在20世紀初,只參考學校成績作為申請依據的哈佛,學生主體是家境殷實的新教徒,但之後,有越來越多的猶太裔移民子女通過出色的考試成績入學,人數比例從1908年的6%迅速增長至1922年的28%。

當時的哈佛校長Lowell向校董提議,打算把猶太裔學生人數控制在15%以內,但該提議被泄露後遭到多方反擊。於是Lowell建議成立"招生辦",在學術成績以外考察學生的"性格"、"品行"等主觀因素,中斷了哈佛只以學校成績為根據的錄取標準。從結果來看,Lowell的"招生辦"政策非常"成功",在Lowell1933年退位時,猶太裔學生被控制在總數的10%。

公號GT東學西讀原創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風雲補壹刀 的精彩文章:

覺得馬杜羅訪華是「來要錢的」,先看看這篇文章!
穿越回百年前問先輩,這盛世是否如你所願?

TAG:環球風雲補壹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