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洪水過後才起飛的巨型蚊子

洪水過後才起飛的巨型蚊子

你可能也見過特別大的蚊子?加利福利亞早段時間被颱風刷過之後,目擊巨型蚊子的報道又熱鬧了一回。


因為是個蚊子學家,我經常要靠著熱心市民的口頭回憶來幫忙定種認蚊。諸如「腳上好像有條紋」「有點褐」和「看著差不多是紫色」這樣的描述,我大致上都OK。


讓我犯難的是普通人對蚊子大小的描述。在美國城市周邊能碰到的蚊子,大部分都很難靠「看著很小隻」或者「還挺大」來定種。因為不同環境條件下,同種蚊子的體格就時常有差別。孑孓們呆的水溝沒有太多競爭者,那它們發育成蚊時就會大點;水裡營養物質豐富或水溫偏低,也會產生相對大的成蚊。

當然,蚊子里的確也有幾款巨人種族。現在一聽對方描述蚊子很大,我就會接一句「是在蚊子里算大呢?還是大得不像蚊子?」對方一說「大得不像蚊子!但還是會咬人。」我就知道沒錯,他看到了正宗的大蚊子——學名psorophora ciliata很長但也不複雜,就是鱗蚊+硬毛;它們在美國一般被叫為shaggy-legged gallinipper,特徵是茂盛腿毛和特大身材。


這些大傢伙體型是普通蚊的三倍(攤平大概一元硬幣),平時是很難見著的,因為洪水才是它們登場的時機。這是種因應洪水環境特化而成的蚊子,雌蚊交配後會到處尋覓地勢低的土地產卵,草場草地、沖積平原和農田哪都行,因為它們的卵耐得住乾燥。這些蛋會被隱蔽散置在各地,靜待大水掩來。它們產蛋量大,食量也不小,一般選擇吸哺乳動物,但脊椎動物的血也在食譜上,只是排得較後。


洪水過後才起飛的巨型蚊子


你可能會問,明明生命周期和行為都差不多,為啥唯獨它們就進化得特別巨型?

其中一個解釋是,它們的孑孓會捕獵其它蚊子的幼蟲。任何一灘你沒有注意過的泥水裡,或許都有一場孑孓界的戰國爭霸,在它們那個層次,剛孵化體型就比其它種族大,這額外優勢並不難理解。另一個可能是,大體型的母體能生產、搭載更多受精卵,在洪水來臨的窗口期,它們後代的散布範圍和數量都會優於其它蚊子。


雖然這些大蚊叮人會疼,但跟表親比起來,它們的體型並不適合在人類身邊潛行。另外你打死的那隻說不定這輩子根本就沒吸過血,它們短短的生命周期里有可能就只吸那麼一大口,所以傳染疾病的幾率也相當低微。目前按我們昆蟲學家所知,這類蚊子並不攜帶能傳人的病原體。另外也別忘記,它們的幼蟲喜歡把別家的孑孓當點心。


洪水過後這些蚊子會忙活兩三個星期,在各地藏下新卵等待下一場颱風或大水,它們自己則悄悄死去。那些沒有等來慶典的蛋,會挨過冬天的乾冷,在下個雨季驚醒。


眉頭一皺:jié jué


原文:《Giant mosquitoes flourish in floodwaters that hurricanes leave behind》,by Michael Reiskind/行文改動
本文譯自 theconversation,由譯者 梁兵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不再互聯的互聯網(修改版)
山羊可以識別人類的喜怒哀樂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