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料事如神的北宋「聖相」李沆

料事如神的北宋「聖相」李沆

但是王旦卻不以為然,北宋「澶淵之盟」後和遼國果然講和,北宋君臣果然鬆懈下來,宋真宗更是營造宮殿、東封西祀、勞民傷財,白白損耗了國力錢財,致使北宋在最需要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時候卻大傷元氣,王旦這才嘆服李沆先見之明

在北宋的宰相中,李沆在現代知名度並不是很高,既不像前輩趙普是開國元勛,也不如後輩寇準抗遼有功,但無論是趙普、寇準還是再後來的范仲淹、王安石,卻都沒能像李沆一樣得到宋朝士大夫的一致交口讚譽,甚至將其稱為「聖相」。

那麼,李沆到底何德何能能夠被贊為「聖相」呢?

李沆,於公元947年出生於沼州,在宋太宗時期以科舉甲科進士入仕,歷任將作監丞和地方官吏,後來因李沆學問品德有口皆碑被宋太宗選為太子趙恆的老師,任命他為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宋真宗趙恆登基為帝後,李沆被任命為宰相。

李沆雖然是帝師兼宰相,但嚴於律己,為人光明磊落。他持家甚嚴,節儉克制,對於居室的破舊狹小毫不介意。他還非常厭惡別人的阿諛諂媚,也從不向其他大臣一樣向皇帝密奏。宋真宗曾因此事問李沆:「為何您從不密奏」,李沆答說:「一般密奏的人,不是說壞話就是諂媚之人。公事就公開上奏,何必用密奏的方式?」因此史書上贊其為相「光明正大」。

再說李沆的料事如神。宋真宗開始登基理政時,李沆經常將四方水旱盜賊等事上奏。和李沆同為宰相的王旦認為,這些瑣碎的小事不需要勞煩宋真宗處理。李沆卻說:「皇帝年少,應該讓他知道民間疾苦。否則,皇帝正值血氣方剛,就可能會注意聲色犬馬,還可能大興土木、擅動刀兵、求神祭祀。」李沆還曾勸告王旦等人,決不可與遼國講和,一旦和遼國、西夏等講和,邊疆的憂患停止,那麼皇上和百官會漸漸奢侈放縱,反而對國家不利,無敵國外患的國家常常自取滅亡。但是王旦卻不以為然。北宋「澶淵之盟」後和遼國果然講和,北宋君臣果然鬆懈下來,宋真宗更是營造宮殿、東封西祀、勞民傷財,白白損耗了國力錢財,致使北宋在最需要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時候卻大傷元氣,王旦這才嘆服李沆先見之明。

李沆還有識人之明,也樂於推薦和提拔人才,但奇怪的是對於寇準多次舉薦的「機敏有智謀」的丁謂,李沆卻始終不重用。寇準不解詢問,李沆說:「看他為人處事,能讓他高居人上嗎?」寇準則說:「像丁謂這樣的人,宰相怎麼能一直壓制,而使他久居人下呢?」李沆苦笑著對寇準說:「等你將來後悔的時候,會想起我說的話的。」寇準在李沆、王旦去世後也成為宰相,隨後便將他一直欣賞的丁謂舉薦為參知政事。結果品格低劣的丁謂瞞著卧病的宋真宗,勾結了後宮皇后太監,不僅將寇準罷相趕出京城,屢次貶謫,還想盡方法迫害寇準。被一路貶至雷州偏遠之地的寇準想起當年李沆的話,方才對李沆佩服不已。

可見,李沆之所以被譽為「聖相」,一是他品德高尚,二是他料事如神,三是他有識人之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生說娛樂 的精彩文章:

宋太祖趙匡胤死後弟弟繼位,那他親兒子「八賢王」下場結局?
楊冪的古裝照:圖4在微笑,圖5的她在干針線活,圖6很青澀

TAG:木生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