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被人嫌棄的鬧市區的「土堆」,真實身份竟是幾百年前的明代古城牆

被人嫌棄的鬧市區的「土堆」,真實身份竟是幾百年前的明代古城牆

西安作為十三代古都,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遺址。西安對文物保護也負有極其重要的責任。在西安市區,它不應該是任何項目遺留下來的土壤殘留物。從歷史上看,它是明代秦朝宮殿的城牆。根據規劃,這堵牆影響了城市的發展,但是西安的文化保護仍然保留著它。

明沁宮位於西安的中心,有一個南北方形和2158米的圓周。洪武二年,明朝皇帝朱元璋被授予朱芳二子秦王。第二年,朱元璋在西安駐紮。當時,秦故宮有「世界上第一個封建國家」的美譽。明朝滅亡後,清朝拆毀了秦朝宮殿和東仁門、遵義門和南禮門的建築,並把它們改造成了八旗武場。

明清宮牆在歷史的變遷中,被風雨侵蝕破壞。保存完好的城牆是南門牆,約300米長。秦代宮殿剩下的土牆與西安的近代發展有些不協調。其中一些位於市中心的主要交通道路附近,而另一些則隱藏在住宅建築之間。2003,明沁故宮的城牆被列入陝西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明沁故宮作為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西安市從文物保護、城市風貌等方面對明清城牆進行了改造,用青磚包裹了城牆遺址。但整治工程卻讓西安市民和歷史學家讚歎和貶低,有些人覺得明清皇宮的圍牆被青磚包裹失去了其歷史背景。

圖為忻城廣場改造後明沁宮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互鑒 的精彩文章:

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四羊方尊的傳奇故事
新時代的文藝老年,74歲大爺街頭畫畫18年,將生活變成藝術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