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的下半句是什麼?網友對的太經典了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的下半句是什麼?網友對的太經典了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瓷器之鄉。在華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瓷器就佔據3000多年的歷史。瓷器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到唐宋時,我國的瓷器進入最繁榮的階段,此時出現了很多名窯,造出的瓷器美輪美奐,巧奪天工。時至今日,如果能擁有一件這樣的瓷器便足以在沿海一線城市換一套海景房,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那麼如此精美高檔的瓷器在古代如果破裂了該怎麼辦呢?扔掉吧,可惜!不扔吧,又用不成,而且還很佔地方。為解決這個問題,古代便誕生了一批專業修理瓷器的手藝人。這些手藝人主要的工具有兩件,一件是金剛鑽,一件是鋦釘。修理瓷器時先用金剛鑽在瓷器上鑽上小洞,然後用鋦釘穿入其中,固定好,最後在打磨補漏。如此一套程序下來,瓷器雖然不能完好如初,但已足以起死回生,可以正常使用了,只是身上多了幾個疤痕,不過更顯得粗狂、滄桑。

雖然瓷器的修補過程看似非常簡單,可這並不是誰想干就可以乾的。我們都知道,瓷器的脆度非常高,弄不好就直接破了,而且硬度也高,一般的東西根本鑽不進去。因此高密度,強硬度的金剛鑽就成為修補瓷器的必備工具。也正因為金剛鑽是修補瓷器的必用工具,所以後世才有了這樣一句話: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這句話起初只是說明金剛鑽在修補瓷器活中佔據最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人們代代相傳,瓷器活銷聲匿跡後,這句話也就出現了引申意思,意為:如果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就不要干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

那麼「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的下一句是什麼呢?其實這句話本沒有下一句的,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人墨客尤其擅長對偶,很多學富五車的才子硬是給出了很多精彩的下句。比如有網友對曰:「沒有金箍棒,別穿小短裙。」這句話雖然總體上對仗工整,但意思卻令人難以參透,有人說意思是沒有金箍棒一樣的身材,就不要去穿小短裙。也有人說是沒有降妖伏魔的本事,就不要去充當大師兄,我們都知道,金箍棒是猴哥降降妖伏魔的利器,而小短裙則是猴哥的標準搭配。大致來說,這個下句還是對的不錯的!

各位才華出眾的朋友,你認為下句應該怎麼對才最為經典呢?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非讀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送給養子10名美女,養子正要享用,老師慌忙攔住說萬萬不可
此人在楚漢爭霸中一出場就被項羽活活燒死,但被後人尊為城隍爺

TAG:韓非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