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最牛的總理,曾三句話讓清政府倒台,一生讓日本人痛恨

中國最牛的總理,曾三句話讓清政府倒台,一生讓日本人痛恨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當時清政府剛剛垮台,國內局勢極其不穩定,當袁世凱當上大總統的時候,其實他心裡也是很忐忑的,此時民國政府雖說已經建立,但是內部矛盾重重,保不齊哪一天就會突然瓦解,而且此時進入了北洋軍閥時期,各地群雄四起,很多軍閥手裡都握有重兵,也許你今天還沉浸在身居高位的美好時光中,明天可能就成普通人了。

從1912年到1928年,十幾年的時間裡,換總理的速度簡直就像換衣服,最快的僅僅只有六天就下台了,在這十幾任總理中出現了一位非常「特殊」的人。

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貪污不賭博,甚至根本不會利用自己權力來賺錢謀私,他的為人在政府里有很大的爭議,無數人看不清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對於他的人品有兩派意見,要麼認為他是虛偽的,什麼清高都是裝出來的,要麼覺得他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質,總之爭議很大。他是誰呢?他就是段祺瑞。

袁世凱死之後,北洋政府有一段時間是段祺瑞統治時期,在整個軍閥集團中,要論誰最有錢應該是說不出來的,但是要說誰最窮,那鐵定就是段祺瑞了,在當總理這麼長時間裡,竟然沒有一處不動產,就連一個像樣的房子都沒有,難道就沒有人送給人家嗎?當然有,只不過是人家不要罷了。

清朝最終瓦解的原因就是因為段祺瑞的三句話,本來還倔強耍小脾氣的清朝皇帝,聽到段祺瑞傳給他的三句話,立馬就底氣不足了,段祺瑞的三句話是:「兵力單薄,糧草缺乏,皇上你退位吧!」

這看似簡單的三句話,看似沒有什麼威懾力,但是說話的人有分量啊,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成沒落不堪了,根本沒有什麼力量去對抗軍閥勢力,況且這段話還是段祺瑞聯合幾十個北洋將領說出的。

京城的人聽到這句話都嚇得不行,長期主張共和的他們自然都是一群軟骨頭,他們一致都說:「除了共和沒有別路可走,我們只能接受而不能反抗」,想想也是,這麼長時間以來,清政府已經簽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無不是為了自己安危而簽訂的,眼下他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自然是妥協為重。

隆裕太后此時做出了決定,她讓大臣們都散了吧。因為她看到了自己將要敗亡的趨勢,很多皇室成員都紛紛逃跑,有些甚至跑到人家北洋政府那裡,送些自己珍藏的禮物保全自己安全,人心已經不齊,根本沒有和人家對抗的力量,隆裕太后不得已讓位。

但是清廷還有幾位王爺依然「固守」自己土地,想要儘力拖延一點時間,畢竟自己榮華富貴還沒享受完呢,憑什麼以前的王爺就可以活得那麼瀟洒,到了自己這一輩,竟然這麼委屈,所以心裡難免有不甘。

段祺瑞看著這麼一群固執的人,馬上又下了一道命令,發出了兵諫,此時清政府還是有人看得懂這裡的意思,如果他們不同意共和,到時候人人的安全都不能自保,所以當時那些硬氣的王爺們,此時臉色也都變了,紛紛同意了共和的說法。

好在這次沒有發生人員傷亡,畢竟大家都是中國人,自己人殺自己人不是讓別人看笑話嗎,這也給段祺瑞創造出了 「一造共和」的美譽。

在一戰形勢緊張時期,段祺瑞這個總統險些還被德國收買。

當時德國人和日本人都催促中國政府千萬不要宣戰,德國公使還專門親自找到段祺瑞,當面開始敘舊了,說什麼段祺瑞曾經在德國學習過,念在你與德國還有交情,希望和德國保持親善的宗旨,到最後還掏出了一張支票。

德國人心裡一直認為中國的軍閥十分貪財,所以送出一百萬支票,希望妥協。但是人家段祺瑞恰恰不貪財,當他看到這張支票之後,心裡直接升起一團火,將支票甩在德國公使的臉上說道:「就算我在德國學習過,但是此時的德國做法是不對的,是觸犯眾怒的事情,我們自然要反對,要對你們國家宣戰,你的錢最好收回自己的口袋裡。「

這是段祺瑞非常硬氣的一面,之後這個決定對於中國的意義非同小可。

後來日本侵佔東北時,日本想要藉助中國的勢力擊敗中國人,他們還找到了段祺瑞,希望能幫個「小忙「,但他毫不猶豫拒絕了。

可以看到段祺瑞是非常有骨氣的中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眼看要斷子絕孫,父親將自己女人送給兒子,生的孫子還當了皇帝
此姓氏在中國太尊貴,姓它的一輩子有錢,現今人口突破30萬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