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對父母的一種憤怒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對父母的一種憤怒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對父母的一種憤怒

作者:李子勛

轉載自:校長傳媒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對父母的一種憤怒

孩子很多問題都是對父母的一種憤怒,是對父母和自己的親密關係不滿意,所以會逆反,比如家長要他們「好好讀書」,越說他越不讀。所以,家長和孩子要結成彼此非常信賴的「共情關係」,家長的引導才會順利地實現。

「關係大於教育,關係先於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先改善關係,親密關係遠比你說的話要重要,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是從孩子本身去思考,而是給予某種概念去思考,這種模式就導致了許多親子關係陷入了一些困境,這些困境恰恰是觀念給我們帶來的,而與教育本身無關。

一、管孩子,先要和他「拉關係」

家長有一個誤區,就是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但是忘記了和孩子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比如說,你越不喜歡我,我就越得管你。可是這種教育恰恰破壞了親子之間的關係,學習越來越糟糕,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差。其實,在保持良好關係基礎上的教育才可以實現因材施教!改善關係不是去討好孩子,不是一味地認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家長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分開,比如學習,和親密關係是兩回事,不要說:「你不好好學習就不是我的兒子!」。

二、孩子行為沒有絕對的對錯!

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灌輸給他世界上只有一種東西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這樣孩子長大之後就會非常痛苦,一生都會糾纏在觀念性的東西裡面。

文化對人的內心的構建是非常強大的。我們引導孩子不要非常強烈地在乎具體事情的對和錯,因為對錯往往是相對的,孩子做的事情家長也不要總是用對錯來分析,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有年齡段的特點,不要過分強調一致性,不要和別的孩子硬性地比較,而是要鼓勵他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種人「雖然你和高考狀元不同,但是媽媽認為你們都同樣是可愛的!」這樣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礎。

一個人的心理痛苦往往是童年時期家長灌輸給他們的某些觀念,假如家長總是把絕對化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孩子長大後總會給自己找麻煩,甚至在心理上跟社會過不去,因為在大腦裡面他僵硬地認為只有一種東西才是正確的,他們不會尊重少數人,處於弱勢的文化,一旦自己成為少數人就會非常恐慌。

三、個性是孩子堅強的源泉

中國的很多孩子特別害怕被老師批評,這樣的孩子的心理基礎是脆弱的。我們要告訴孩子個別性是很重要的,你有自己的權利和自由,你有權作出決策,同時,你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從小告訴他你是很獨一無二的,這樣的心理基礎好在哪裡呢?會使孩子在遇到心理困惑時,更容易接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未必就是不好的,他在成長中就不會害怕被否定,被排擠。

四、家長教育的方式比內容更加重要!

很多家長都在不斷尋找最正確的道理來教育孩子,希望「以理服人」,這些抽象的東西往往是非常絕對化的,對於孩子的影響,心理學認為是一種強大的壓力。我們成年人判斷生活細節事件是對是錯,遠比孩子要寬鬆,因為我們會首先判斷有效還是無效,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大道理」。

五、先假定他是個好孩子

有的家長會把孩子過去和現在的錯誤無限地延伸到未來,無限地加重自己的憂慮,例如:兒子和幼兒園同學打架了,就被家長認為有暴力傾向。

孩子在成長中會犯很多錯誤,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如果用某種特有的眼光來看孩子,我們的心中就會產生一個求證的過程,我們認為孩子是個「壞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會變壞。因為那時我們會產生一種心理能量,它會放大孩子的毛病,使得我們根本看不到孩子真實的面目。

試想:我們要先積極地假定自己的孩子是個優秀的好孩子,這會給孩子內心以力量,即使孩子不受同學歡迎,被老師批評,我們也要給孩子雕刻出一個優點。即使他沒有,也告訴他有。不要局限於眼睛所看到的真實,而要在內心建造一個「內心的真實」來引導孩子。

例如:家長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這樣的假定一旦成立,家長的思維就被僵化了,就會出現自我催眠的過程,被這個結論催眠了,這時我們變得狹隘、固執,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六、允許孩子犯很「傻」的錯誤

家長不要把孩子的困惑看作問題,而要看作一種資源。這樣我們就會幫助孩子從消極事情裡面學到積極的經驗。允許孩子犯每個年齡可以犯的錯誤,允許孩子犯一些看起來很傻的錯誤,這些錯誤是孩子成長的資源,而不是障礙。

如果,家長認為這是障礙,它才會成為障礙,因為你的溝通的方式、言語會把它真正地演變為一個大障礙,家長擔心害怕,其實是被自己嚇倒了。

孩子受挫敗沒關係,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沒有過痛苦,那肯定會被痛苦所打倒,經歷了才會學會管理和釋放情緒。家長過度的保護傾向,以及犯錯之後父母的代替承擔的傾向,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只會把問題搞得更複雜。

對待孩子的缺點,我們要「化有為無」,如果孩子被人說是個壞孩子,但是你要說媽媽認為你是好孩子,別人沒有媽媽了解你,你就是個好孩子!孩子聽了會認為我不是壞孩子,他就會積極地修正自己成長中的偏差。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對父母的一種憤怒

長按二維碼關注 魯稚的陽台(ID:luzhi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