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擊掌空聲 藏傳佛教辯經的含義

擊掌空聲 藏傳佛教辯經的含義

辯經的歷史

在藏傳佛教中,佛教的邏輯學和辯論學非常興盛。大約一千多年前,鄂譯師建立了五部大論的學習傳統,開創了藏傳佛教辯論的先河。國王赤松德贊之後,印度蓮花戒論師跟禪宗的瑪哈雅那和尚也有過一場辯論。鄂譯師之後,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夏瓦秋桑論師,他通過自己的智慧,完善了因明的辯論方法,並進一步弘揚到各個寺院。

辯經的意義

現在很多人喜歡去藏傳佛教寺院,尤其愛看喇嘛們辯經。邊看邊拍很多照片,其實動作不是藏傳佛教辯論的特色。

表面上看,藏傳佛教的辯論好像是為了獲得勝利。實際上,佛教的辯論是為了辨別真相、發現真理。在現在末法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分別念非常複雜。此時,很需要一種嚴密的邏輯推理方法,首先推翻我們對佛法的各種懷疑、成見和邪執,之後再樹立真正如理的定解。

真正的辯論,是基於意義的辯論。

藏傳佛教所有關鍵的辯論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題,是把釋迦牟尼佛證成為量士夫。喇榮佛學院每年圍繞這個題目都會開研討會。意思就是,釋迦牟尼佛是否是通達一切真理的人,是否能作為正確的標準?可信還是不可信?

要想斷除這種疑惑,首先要學習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的論典,學習他們樹立正量的智慧,然後再進行推斷。

辯論的形式

在辯論的時候,有些人坐著,有些人站在對面或旁邊,兩邊互相辯論。有多對一、一對一、多對多等多種形式。辯論時還會對立論方做出擊掌、甩念珠等動作。從表面看,有人可能會懷疑,這是不是人身攻擊啊?其實真正經過長時間辯論訓練的人,別人再怎麼說非常尖銳的話,提出再難以回答的問題,都不可能不高興,否則自己很快就會失敗。其中的規則非常嚴謹。

辯經的推理方式

如果不懂三相推理,藏傳佛教的辯論就沒辦法進行。

一個合格的論式,首先必須具足三部分:所諍事和所立的法、因以及比喻。這種推理方式叫做「三相推理」。

所諍事就是我們所要判斷的事情;我要把這件事建立成什麼觀點,所建立的就叫做所立法;要建立成這個法,一定要有依據,這個就叫做因。這個論證還要通過某種比喻讓別人明白,而且這個比喻自他雙方都承認,這就是喻。

佛教中經常用一個特定的句子,比如:瓶子無常,所作之故,如柱子。

所謂的瓶子,這個是「所諍事」,也就是有爭論的事情。我要建立為無常的觀點,就是說這個瓶子是剎那剎那變化的,不是常有的,這是「所立法」。無常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它是所作的。任何一個瓶子,都是由因緣積聚,以及人們的造作而形成的,這就是「所作之故」。由瓶子是所作來證明瓶子是無常的。最後說,就像是柱子一樣,柱子也是一個是所作的、無常的法,這是比喻。

任何一個合理的推理必須具足三相,並且遠離不成、不定、相違三種過失。

宗法辯論時,作為立論者,我坐在這裡,對方向我擊掌辯駁,我只可以作四種回答:如果承認的話,我說「承許」;如果他的理由根本不成立,我說「不成」;如果理由並不一定能推出結論,我說「不定」;如果理由與結論完全矛盾,我說「相違」。承許、不成、不定、相違,除了這幾個句子,沒有什麼互相爭吵的。對方給你發「太過」的時候,你啰里啰嗦說很多,那已經違規了。

比如說,柯林頓是美國人,因為他是美國籍的緣故,就像老布希一樣。首先看第一相,柯林頓是美國籍,這是對的,那第一相是成立的。用布希作比喻的話,老布希大家都認識,比喻也是成立的。從美國籍推出是美國人也是可以的。我們就說「承許」,對方的立論已經成立了。再比如說,李登輝是美國人,是美國籍的緣故,就應該回答「不成」。同品周遍第二相是因與所立法之間的關係。比如柯林頓是美國人,因為他會說美式英語之故。這時要說「不定」,因為不是只有美國人才會說美式英語。異品周遍異品遍是從所立法和因的反面來進行衡量。同品遍指的是所立法和因之間正面的關係。比如是美國籍的一定是美國人,這叫做同品遍。異品遍是從它們的反面來講的。一旦所立法退失,因法也隨之而退失。以「柱子無常,所作之故」為例,所立法是無常,其反面是常有;因是所作,其反面是非所作。若是常有(所立法退失),一定是非所作嗎(因隨之退失)?的確如此。那異品遍就是成立的。最後一種叫相違相似因。比如說,柯林頓是德國人,因為他是美國籍的緣故。此時要回答「相違」。

圖為:索達吉堪布與益西彭措堪布在辯經

摘自索達吉堪布 台灣華梵大學演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塵煉心好修行 的精彩文章:

積極努力宣揚戒邪淫,如此便能滅罪,否極泰來!
那些為積累財富而以偷盜為生的人,下世往往會轉生成老鼠

TAG:紅塵煉心好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