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別說發動機,就是一個螺旋槳,也能難住大國半個多世紀

別說發動機,就是一個螺旋槳,也能難住大國半個多世紀

原標題:別說發動機,就是一個螺旋槳,也能難住大國半個多世紀


說起螺旋槳,很多人的理解恐怕都停留在電風扇葉片的概念上。總感覺這種小東西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幾個扇面傾斜一定的角度,組合起來旋轉產生風力,如果在水下則會產生向前的反作用力,這樣就相當於給艦船安裝了一個動力裝置,才讓其得以在海上快速向前運行,如果再通過舵片調整方向...通過以上看,似乎艦船航行在海上的原理也是挺簡單的,隨便弄幾個螺旋槳就能跑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我們尚且不論艦船複雜的轉向方式,單看螺旋槳的建造工藝,就足以難住大國軍工很多年了。軍艦的螺旋槳從尺寸上看,製作起來絕對不是車削風扇葉片那麼簡單。軍迷可能都清楚大國潛艇發展之路,經過幾十年的研製和試驗,造出來的潛艇從靜音方面講,依然趕不上發達國家俄美等的腳步,甚至在某些方面都不如現在的日本和韓國。



當然,潛艇靜音有很多方面的要求,大國軍工基本都還做的不錯,但就在螺旋槳方面,以前卻始終落後於其他國家,這是為何呢?稍微有點幾何和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螺旋槳頁面傾斜度不標準,那它在水中旋轉的時候,就會掀起很大的浪花,噪音非常大,對於水下航行的潛艇來說,這是致命的弱點。換句話說,就算是在水面航行的艦船配備如此不標準的螺旋槳,其速度和動力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不可避免的技術問題。


有人會說了,那就把螺旋槳傾斜面做的科學一點,標準一點不就好了嗎?說這種話的,明顯是沒有見過真正的軍艦螺旋槳,最大的直徑可以達到10米,一般的也在5米左右,幾十噸重,看起來就像兩三層樓那麼高。如此大的尺寸,想要一下子成型是非常難的,必須牽涉到各種焊接工藝和車削技術。我們尚且不論大國以前根本沒有數控機床,就算有,也不可能操作那麼大的部件,所以大部分工藝只能依靠手工打磨和國外進口部件機床來加工。



那結果可想而知,連一個螺旋槳都要靠進口機械,那怎麼保障軍工設計和性能的國產化呢?就算解決了加工工藝問題,還有螺旋槳的合金材料運用技術。這一點估計大家都明白,長期在水下運作的部件,不僅需要面對很大的強度,而且還要耐腐蝕等特殊工藝。以前大國軍工都採用銅合金的螺旋槳,原因是它耐腐蝕,但缺點是容易變形,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螺旋槳的傾斜面就會達不到標準,噪音質量問題自然而然就又讓我們回到了原點。



所以說,螺旋槳強度高了會斷裂,強度低了韌性強了,又會變形...這種技術矛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讓大國軍工一籌莫展。按道理講,國外早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法,而大國卻因為西方技術封鎖的原因,對此總是後知後覺。不過根據近期媒體曝光,現在的大國軍工,終於掌握了七軸五聯動機床技術和螺旋槳合金製造工藝。也就是說,大國軍工目前在螺旋槳製造方面,無論是從加工,還是從材料運用終於站到了世界的頂端。


據說,大國造船工業現在可以加工的螺旋槳,直徑最大可以超過12米,重量可以達到160噸。這種螺旋槳別說普通軍艦用,就連美國最新的福特號航母也用不了這麼大的。總之,一個螺旋槳就能難住各國軍工很多年,更別提整艘軍艦的製造複雜程度了。很多人可能一直在埋怨大國工業發展緩慢,雖然號稱大國,卻連一個國產發動機都弄不成樣子,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明白大國工業在技術封鎖的狀態下,是如何艱難的進步的。別國花了數十年上百年研製的產品,非要大國在幾年內就能拿出來,這根本就是脫離實際的想法,別想的太簡單了。

微信公眾號:知了軍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了軍事 的精彩文章:

在外太空開槍,子彈會不會一直飛下去,會出現幾種結果?
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工製造,如今又為何會跌落神壇?

TAG:知了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