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戊戌變法剛開始翁同龢便被罷官,都說是慈禧的意思,其實另有隱情

戊戌變法剛開始翁同龢便被罷官,都說是慈禧的意思,其實另有隱情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了「明定國是詔」,開始推行戊戌變法。在此之前,光緒帝在慈禧太后那裡做了很多工作,最終慈禧含著淚說:「只要是國家能富強起來,你干吧,我不會幹涉你。」從詔書發布的那一天開始,光緒帝意志堅定,絕不允許有人阻礙他的變法大計。

6月14日晚,一場政壇大地震在頤和園裡醞釀完畢,光緒帝決定對他的多年倚重的師傅翁同龢下手。15日,翁同龢正常入朝,處理公務。覲見皇帝的時候,其他大臣都進去了,他卻被意外地擋在了外面。不久,他接到光緒帝的諭旨,聽到了自己被罷免的諭令:

「翁同龢近來辦事多不適當,眾人議論紛紛,屢屢參奏他。每次召見他,向他詢問事情的原委,他的回答很不認真,喜怒於色,漸露大權獨攬、悖逆皇上的情狀,如此這樣斷斷不能擔當重任。本應認真追查,重重懲辦,姑且念他多年擔任皇帝老師,不忍心嚴厲譴責,命辭去所有職務,即刻回籍閑住。」(《翁同龢日記》)

翁同龢為什麼會被罷官?是光緒的意思還是慈禧的意思?這個問題一直存有爭議,大部分人認為是慈禧為了削弱維新勢力,強迫光緒罷免了自己的老師。但是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

實際上,光緒帝因為翁同龢不贊成他趨新、變法、屢屢衝撞自己而罷免了自己的老師。不過以當時光緒的權力,還不足以將一個兩朝帝師,戶部尚書說拿掉就拿掉,這背後肯定也是得到慈禧的點頭認可的。只不過光緒並非是被逼無奈,是出自真心想要驅逐翁同龢。

甲午戰敗後,翁同龢在朝中的勢力看漲,在他倡議下,直接責任人李鴻章被免去了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一職。然而激動的群臣平靜下來發現,甲午戰敗讓李鴻章一人擔責確實冤枉。事實上,慈禧、翁同龢、李鴻章三人都有責任,說到底,大清的政體才是罪魁禍首。

此後,翁同龢與光緒帝又發生了很多不快,在很多場合中翁同龢都仗著皇帝老師的身份,對光緒的提議指指點點,甚至在變法的關鍵時刻趨於保守。最終,師生兩人鬧翻也決定了翁同龢的命運。

光緒帝不管是對李鴻章還是翁同龢,他所做出的決定都是草率的。李鴻章暫且不說。翁同龢雖然思想守舊,但是,細數光緒朝中大臣,又有哪一個能像他一樣真心呵護光緒帝,忠誠於光緒帝呢?因此,光緒罷免翁同龢,實際上是去除了一堵為自己遮風擋雨的牆壁,當然,年輕的光緒帝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6月16日,被罷官的翁同龢在頤和園拜別光緒帝,他在當天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午正二駕出,余急趨赴宮門,在道右磕頭。上回顧無言,臣亦黯然如夢,遂行。」翁同龢教育、照顧、輔佐了光緒帝20多年,這次分別可以說是永別,光緒帝竟然沒有和他話別,這明顯是說不過去的。

翁同龢被罷官,最受益的還是慈禧,帝黨中少了這樣一個實權派人物對她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回到常熟老家的翁同龢日子並不好過,戊戌政變後,慈禧又遷怒於他,於1898年12月4日下旨:「翁同龢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晚年的翁同龢在家中時刻提心弔膽,生怕那一天就從北京發來諭旨讓他自盡。他做官多年,雖無多大政績,但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清官。為官幾十年下來,並無積蓄。幸虧他的門生故舊伸出了援手,在經濟上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1904年7月4日,75歲的翁同龢去世。光緒帝得知後,態度非常冷漠。或許這時的光緒早已忘記了老師當年的關愛和溫暖,忘記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老師的陪伴下、指導下度過的。在專制的皇權時代,到處充滿了變幻莫測和世態炎涼。直到宣統元年,朝廷才認為翁同龢的遭遇不公,下旨官復原職,賜謚「文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表死後留下三員猛將,曹操劉備孫權各得一位,劉備得到的最厲害
此人差點就當上了大清皇帝,可他一身惡習不改,民國時竟被窮死了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