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你誤會了他

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你誤會了他

本文由:程博士育兒(chengboshiyuer)



孩子自從1歲多開始,似乎就開啟了「惡魔」模式,尤其到3歲之後,更是喜歡事事跟大人「對著干」,還會突然冒出各種讓家長招架不住的「鬼點子」,做出各種讓大人頭疼的「壞事情」。

很多家長都因為孩子的這些行為而困惑不已,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1

我不是「沒耳朵」,只是在抗議

很多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出現「沒耳朵」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大人叫他們的時候沒有回應,常常喊個好幾聲才會回應,或者是不讓幹什麼偏要幹什麼,甚至乾的更起勁。

我們可以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稱之為:不想聽。也就是他們在通過這種「聽不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成人的抗議,如果家長在此刻選擇以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那麼可能會換來一次劇烈的哭鬧。

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你誤會了他


其實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次換位思考,或者是回憶一下自己的小時候,自己是否願意被父母事事管教,自己是願意被尊重還是被安排,是願意好好說話還是大聲呵斥,這樣就可以明白孩子這種表現背後的深層原因了。

當發現孩子出現這種狀況時,家長可以試著以冷處理的方式來解決,除原則問題之外,給孩子多一些自由,多一些空間,同時把粗暴的命令換成平等的商議,相信孩子也不會再是「沒耳朵」。

2

我不是「裝驕傲」,只是在自卑

分辨孩子是「驕傲」還是「自卑」,是家長在這個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


「這個玩具我家裡有,比你這個還要大。」「這個餅乾我也有,不過我的已經吃完了,我還吃過其他味道的。」


夢夢媽媽發現,最近夢夢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種「吹牛」的行為,明明自己家裡沒有的東西也要說有,明明是一樣的東西,偏要說自己的東西更好。

在和爸爸聊過孩子的行為之後,他們發現其實這是夢夢的「自卑」心理在作怪,她只是在用這種行為來表現自己的驕傲,而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並且通過自己的言行來獲取一部分小朋友的崇拜之心,滿足自己的小小虛榮心。

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你誤會了他


簡單來說,就是這部分孩子是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展示自己的強大,從而獲取別人的認同與崇拜,實際上這部分孩子往往內心比較缺乏自信。

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這樣的表現時,一定不要把這當成是孩子的語言,而是要加以重視,平時多發現孩子的長處,在指出孩子的某些短處時,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引導孩子坦然的面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真正的「驕傲」起來。

3

我不是「誇張」,只是在引發關注

說到孩子的行為誇張,最明顯、最廣泛的表現就是「人來瘋」。

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平時挺乖巧懂事的,可是一旦家裡來人了,或者帶著去朋友家裡、參加聚會時,孩子就跟「打雞血」一樣,可以一直保持亢奮的狀態,大喊大叫不說,還會做出很多反常的行為,甚至讓自己在整個場面中感到極度尷尬。

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你誤會了他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感知力和表現欲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們的這種成長往往不被重視,也沒有一個表現的機會,因此當人多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展示自己,也是在通過這樣的反常行為來吸引他人的注意。

當家長看到孩子的這種行為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粗暴制止,而是應該適當增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機會,讓孩子的表現欲得到體現,同時孩子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注,也就不會再去通過誇張的行為來獲取關注。

同時家長可以錄下一些孩子反常的行為的視頻,在事後沒人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看,讓孩子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的感覺,讓他們自己認識到什麼是該做的,怎麼做是不禮貌的,慢慢的孩子就不會再出現類似的「誇張」行為了。

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你誤會了他

其實這些行為都只是孩子進入叛逆期所帶來的表現而已。當孩子開始學會說「不」時,意味著他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成長的新階段,他的自我意識已經覺醒,而這一階段正是孩子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自我主見形成的關鍵期。

如果家長在這一階段對孩子的行為過於較勁,要麼孩子不斷的屈服然後逐漸在成長中失去自我,要麼孩子不斷反抗,大人和孩子都心力交瘁,每天都在爭吵中度過。

而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斷的鍛煉,他們需要的不是來自家長的各種聲音,而是需要自己學會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自己的思維去發現解決問題的真正方式。

因此對於家長來說,在孩子這一階段,只有正視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意見」,才能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養成強大的內心,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擁有自我主見,敢于堅持自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