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雅魯藏布江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 | 這地方在哪裡?離神秘的墨脫有多遠?

雅魯藏布江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 | 這地方在哪裡?離神秘的墨脫有多遠?



作者 | 諾諾

本公眾號創始人,基礎科研工作者,科普踐行者


今天下午突然看到新聞彈窗,隨後多家媒體跟隨報道證實,西藏東南部

林芝市米林縣派鎮加拉村下游5公里左右於10月16日夜至17日凌晨發生山體滑坡堵塞雅魯藏布江幹流河道。據初步估算,17日12時堰塞湖上游回水長度已達約15千米,堰前水位上漲約40米,蓄水量約1.5億立方米。




看到這個消息,深深勾起我的回憶,在幾年前,我曾一步一步的走進過這個在雅魯藏布大峽谷最末尾的一個村,加拉村。加拉村再往下游,目前是大約100餘公里的無人區,由於地形條件非常惡劣,以前隱沒在大峽谷區域的村莊均已搬出峽谷區。所以加拉村便成了雅魯藏布大峽谷內最後的一個村莊,2015年我們去考察的時候是8戶人。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衛星圖(紅色標註為根據報道推測此次泥石流發生處)


加拉村下游3km處的實拍圖(2015年攝)


現在我根據新聞中提到的位置,從google地球上進行標識,給大家講解一下目前滑坡地帶周圍環境以及情況。此處是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的腹地,許多到林芝旅遊的朋友都到過派鎮的景區,在直白村觀景台可以看到美麗的南迦巴瓦峰,而加拉村則是在直白村下約20公里處。加拉村下游則完全進入大峽谷區域,左岸是加拉白壘峰(海拔7294m),右岸是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m)海拔,河谷多懸崖峭壁,疊水瀑布,沒有人煙和道路,卻隱藏著最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世界最壯觀的瀑布群。


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與墨脫縣城位置示意圖


這裡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如果不是一個旅遊發燒友或者自然愛好者,恐怕聽著這些名字都是陌生的。而對於一個喜歡旅遊的人來說,可能或多或少會知道一點點情況,這裡離中國的徒步旅遊勝地——墨脫,直線距離僅100餘公里,如果是東部地區的高速公路,不過一個小時的距離。而泥石流發生的地方就在經典徒步路線(米林派鎮—拉格—汗密—墨脫背崩)的起點派鎮,離出發點派村就隔了兩個村莊。




雅魯藏布江加拉村下游的實景拍攝(2015年)

然而,這裡並不像東部地區那樣有高速公路,這裡根本沒有路,不過在歷史上曾有徒步的線路,但是要從加拉村通過雅魯藏布大峽谷徒步走到墨脫,卻需要40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至今完成過此壯舉的人屈指可數,或許將生命留在大峽谷的人比成功完成穿越的人還多。



成功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花雕繪製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徒步示意圖


閑話不表,我們通過衛星圖可以看到加拉村下游約5km處是一條從左岸雪山上連續的形成融雪流水的一條泥石流溝,綿延很長,下游並排還有多條從加拉白壘各個山峰融雪下切的泥石流溝,此次發生的泥石流報道就是左岸,極有可能就是第一條泥石流溝(圖中紅色標註處)。


可以看到雅魯藏布江左岸的寺廟位置



雅魯藏布江左岸的寺廟實拍圖(離江面不高) 2015年攝


新聞報道截止今天中午,堰塞湖水位上漲40米,迴流15km,那我根據google地球的海拔定位看到離堰壩最近的加拉村的海拔情況,不容樂觀,應該有部分區域受到淹沒影響,如果水位持續上漲,加拉村可能也受到波及。從上面衛星圖的海拔可以看到,江面海拔為2779m,雅魯藏布江左岸重要的寺廟達巴且貢海拔2844m,高差僅60米,但下面還有幾間房屋,最低的不過2796m,可能已經連房頂都見不到了。而右岸的加拉村最低的房屋海拔為2830m,也有受到波及的風險。



加拉村下游5km路線基本情況


加拉村下游3km處的河灘碎石,此為右岸泥石流溝衝擊所成(2015年攝)

通往加拉村的公路有部分緊貼江邊,可能會受到淹沒影響,加拉村下游沒有公路,僅有一段步行小道通往江邊沙灘,大約3km左右,3km外則是懸崖峭壁,不能再從河谷通行,所以要去到下游5km處對堰塞湖的堰壩進行疏導施工處理,大型機械進入難度相當大。

據媒體報道的消息是,此次堰壩堆積高度大約50米高,所以應該會在蓄水平壩後漫壩自疏導,具體的消息我們只能等待最新的報道,希望上游以及下游的人們都平安度過此次風險。



加拉村下3km處眺望加拉白壘


我曾在2015年在此處進行過考察,認識加拉村的嘎瑪、巴丹、次仁等嚮導,留下了加拉村周圍的許多照片,所以今天得到這裡形成堰塞湖的消息,我翻出了在加拉村下3km處眺望江對岸的加拉白壘雪山的照片,可以看到河谷地帶已是懸崖峭壁。



在加拉村的廣場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峰伸向雅魯藏布江的一部分余脈,如果沒有雲遮擋,會有形似九個指頭的形狀。當時還在村長家喝了一碗酥油茶。


以下是下午在派鎮當地和我保持聯繫的嚮導拉巴以及現場工作人員(江濤,孫科魏)發回的現場照片和視頻,可以看到堰塞湖的積水情況以及迴流情況。




堰塞湖視頻情況(現場老鄉提供)





從現場發回的照片可以了解到已經有直升機到達現場,更多情況正在進一步了解中。


註:感謝前方工作人員江濤、孫科魏以及當地老鄉提供的珍貴資料。




編輯 | 諾諾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穎兒的參與 | 三屆博物學文化論壇
崇禮野花,匆匆一瞥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