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茱萸房後紅 | 九九又重陽

茱萸房後紅 | 九九又重陽



作者 | 風小六

自然物收集達人,擁有一個博物館


過習慣了公元紀年,我們似乎忘記我們自己的曆法了,今天已經九月初八,而明天便是農曆九月初九。

每年的這一天

為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易經》中是「陽奇陰偶」(比如說諾諾就喜歡偶數,所以大家猜猜諾諾是男生還是女生),以九、六為陰陽的代表,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與「久」重音,含有長長久久的寓意,寄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現在重陽節被定為「敬老節」。


篁嶺梯田(引自網路我愛遊玩)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登高、賞秋、曬秋、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配茱萸等活動。在江西婺源的篁嶺至今都還保留著「曬秋」的風俗。



篁嶺曬秋(引自網路我愛遊玩)


相比中國其他傳統節日來說,這個重陽節是越發的淡出大眾的視線了,這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目前全國大環境全面開放,全民接受英語教育,潛移默化中受到的西方文化,再比如我們都活在各種生活壓力中,已經無暇顧及所謂的什麼節日等等,而相比其他中國傳統節日來說,重陽節似乎又是一個飲食文化不是那麼鮮明的節日,比如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餅、除夕更不用說北方的餃子、南方的年糕都很有特點,而重陽節僅僅有一個並不那麼讓人們熟知的重陽糕和沒有推廣開的菊花酒,顯得特色不是那麼鮮明,所以成為了在生活壓力和文化衝擊之下,最先淡出人們視野的節日。


傳說中

20

1

朵的曉起皇菊(但大多數人估計並不感冒)


在過去的民俗文化中,民間認為九月初九陽氣太甚,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需要辟邪,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叫茱萸的山茱萸,春天率先開出小黃花

叫「茱萸」的最常見植物的有山茱萸、吳茱萸兩種,最早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有「吳茱萸」和「山茱萸」,均列為「中品」。現在用的中藥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採收。


秋天(也就是此時)也準時紅果掛上枝頭


吳茱萸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石虎Evodia rutaecarpa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毛脈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var

.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近成熟果實。山茱萸果實橢圓形,色紅,大如枸杞子,質地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吳茱萸果實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氣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山茱萸的漂亮紅果果


據《名醫別錄》記載:「吳茱萸生上谷、川穀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陰乾」,可見在古代九月九日就有采吳茱萸的習俗。《神農本草經》記載吳茱萸的作用:「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吳茱萸含有揮髮油類物質,氣香濃郁,有驅邪的功效。古人一直就有佩戴芳香性藥物如佩蘭、藿香等來驅邪保健習慣,比如說端午節在家門口懸掛艾和菖蒲,配茱萸這與重陽節登高辟邪的習俗相吻合。山茱萸氣微,味酸而苦澀,具有補益肝腎,收澀固脫的功效,作用在補益和收澀,著名中成藥六味地黃丸里的山茱萸就是取其補腎氣,益腎精的作用。吳茱萸芳香氣濃郁,味辛辣,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疏肝的功效。




關於重陽節遍插的茱萸究竟是哪種,研究植物考證以及民俗的專家以及果殼網等科普界人士都有各種詳細論證,這裡僅根據本人的專業將涉及藥用方面提煉指出,從藥用的角度再次說明所謂茱萸是為含有濃烈香味的吳茱萸。



芳香待紅的吳茱萸


不過,如今,我們在大規模城市化的過程中,面臨各種生活壓力。如前所述,在全國被西方文化以及快速經濟衝擊的大環境背景下,重陽節似乎只留給我們一首王維的登高望遠、變插茱萸的詩句,便再無其他了。重陽節的初衷和真意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漸消逝、隱沒在現代的喧囂里,鮮有人曉。作為一個熱愛自己家鄉和歷史傳統的年輕人,我個人覺得自己應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在了解和學習現代科學的同時,也應了解自己,傳承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讓重陽節的深厚底蘊永存,哪怕只是存續在中國的某一個角落。





編輯 | 諾諾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北京靈山自然觀察筆記
蝟(蔚)為壯觀 | 謫落凡間的神獸之一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