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把道家與道教區別對待,是對大道真精神的違背

把道家與道教區別對待,是對大道真精神的違背

在對道教史進行相關討論時,有一個問題是教內的道人和教外的部分學術研究者經常爭論的難點,即道教究竟起源於何時。

軒轅黃帝(資料圖)

教內通常認為,道教源於黃老,是自上古時代就已經存有的世間教化。

學界則認為,道教起源於東漢末年的正一盟威道和太平道。並且還認為,道教既生,其雖然秉老莊道家之學問,卻已經脫離了哲學化的思考,轉身變成了宗教神秘學。言辭之間,頗有些遺憾的味道。

教內教外針對這一問題各執一詞,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各自對「道教」這一名詞的理解不同:

從道教教內來看,道家與道教本是一脈相承。

具有「小道藏」之稱的《雲笈七籤》中提到:「上古無教,教自三皇五帝以來有矣。」

意指道教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現在教內所認定的道教起源於黃帝的論述與此說基本一致。其所言之「教」,乃是教化之意。

隨著人類文明火種的誕生,大道的教化之功便生生不息。在不同的時代,展現出來的教化方式有所差異。

張宇初天師作《道門十規》,其寫道:「道教源派,始自太上。三代之前,則黃帝問道廣成子,即太上也,及曰生於殷末,仕於周初,在文王時為柱下史,迨武王時遷藏室史,其所著則道德上下經。」

此處解讀回歸到了道教的信仰本源,即以「太上」為行道教化的典型代表,所言「八十一化」本的是「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的慈悲宏願。太上,本是道氣所化。

道無生無滅,太上化身也經久不絕。所以言「道」,亦可謂無始無終之教也。在此意義上去定義「道教」,其歷史必然與中華文明史的長度相當。

彭州陽平觀,二十四治之首(資料圖)

與道教教內的說辭相比較,學界對道教的定義顯得比較謹慎。

大多數學者在為道教下定義時,往往拘囿於固有的「宗教」概念,即唯有保持具體的宗教信仰、明確的宗教組織和具有嚴明教理教義體系這三個要素,才可以被稱為宗教。

在此框架之內,道教只不過是以信道為特徵的宗教組織。

在此理解下,天師道確實是史書中首次記載的一個相對成熟的道教組織。早期天師道以五斗米為入道的信物,教眾分屬二十四治,各治均設祭酒管理。

為了保證宗教組織的嚴明性,天師道採取了以下諸多措施:

其一,設立「三會日」。這既是教民的盛大集會之期,同時也是各治祭酒考校教民人數的日子。

各地教民在三會日前往本治,向祭酒報備新出生的人口和已經亡去的教徒,從而使祭酒可以準確掌握教眾人數,以便因人施教。這是天師道所具有宗教組織性。

其二,天師道分別在二十四治設立靜廬,並鼓勵信眾在自己家中設置靖室做懺悔之用。

凡有教徒需要悔過時,要先盥洗身心,入靖室焚香禮拜,並誠心懺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情節較為嚴重者,或者因所作所為而承擔了身心上的果報,則需要專人為其持誦《道德真經》,並作「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而祈願萬罪赦除。

這是天師道所具有的明確的宗教儀軌。

陽平觀天師殿(資料圖)

其三,天師道收五斗信米後,用此米糧在路邊設立義舍,凡有饑饉者皆可以量足而食,不得浪費。有徇私者,要責罰修路百步。

這是早期道教對老子「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理念的宗教制度化表達。

儘管正史中曾蔑稱早期天師道為「米賊」,但其對一方政治的安定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這些宗教儀軌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即是對老子以及《道德經》的尊崇。

也即是說,此時的道教必然脫胎於道家,道教的宗教思想是從道家的哲學性思索中演化而來的,並使其成為普通大眾易學易用的人生法則。

曾有人在評價道家思想時認為,自從老子提出道論之後,經莊子的逍遙性闡發以及漢初黃老道的治國有成、魏晉玄學的隱逸風盛後,道家思想史上的傳承和思想流變再沒有實據可靠。

更有人認為,道教雖言秉承於道家,但其所提倡的神仙信仰、長生不死等概念都不過是宗教化的迷狂。

王羲之等文人的宗教身份往往被忽視(資料圖)

誠然,若沒有老莊道家思想的立論,道教自然也無從談起。道教的興起,及其保持的神仙信仰又與上古流傳至今的敬天法祖思想密切相關,因此可以說道教是普及於中國人骨子裡的信仰。

這一點又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了歷代文人學者的學術思維。以魏晉和唐宋為例,士大夫一族中保持道教信仰的名人並不在少數,陶淵明、王羲之、李白、蘇東坡等道士文人的形象影響至今。

歷史上,註解太上道祖和南華真人作品的道人也不在少數。

但現實是,他們總是因為宗教人士的身份而受到了現代無神論學術的忽視;又或者只強調歷史人物的文化價值,卻刻意忽略他們的宗教身份。面對於此,不免令人慨嘆。

如果說老莊道家講的是天地萬物應以道為本,那麼道教便是以人為本的特殊社會組織。

曾有人因此斷言,以道為本和以人為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層次,道教的修真也與老莊的無為思想背離,因此道教稱老莊為先祖只不過是在自我提升。

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則是對道教義理與道家思想之間的傳承性存有偏差理解。宗教信仰不能脫離了人的意義而去空談神學,但道教修行卻是把老子道法自然、見素抱樸、絕聖棄智等抽象思想的具體可行化。

通過種種可效法且可傳承的方式,使更多的人能夠理解老子之道所言為何物,從而促進人們思考人生中必將要面對的種種問題。

當一個人開始思考時,其信仰便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層面。於此來講,教人思考的道家與教人功行的道教是可以合二為一的。畢竟,一門學問唯有經世致用,才會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正是因為道教的出現,才激發出世人對道家哲學的鮮活解讀,並且通過道人師徒之間宗派嚴明的體系而傳承至今。既如此,又何以言道家與道教之間的區別意義呢?

泉州老君岩(資料圖)

祖師曾說:性本一致,號出二名。不論是道家還是道教,彼此奉行的天地大道是其本性真一,各自所不同的只是世人認知的名稱罷了。

過於執著於形式化的稱呼與表達,這才是真正的背道違真,才是對大道之真精神的遺棄。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開幕典禮,迎神祈福,都壇迎水……羅天大醮首日精彩不容錯過!
祈禱世界和平國家富強眾生安康太上金簶羅天大醮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