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呢?

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室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與此相對應的是,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東周后期至秦始皇建立秦朝前的一個時期。歷史上,很多人都將春秋與戰國合二為一,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也即很多人經常將春秋和戰國理解為一個時期。由此,對於二者的區別,並沒有多少人能搞清楚。那麼,問題來了,春秋和戰國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呢?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如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春秋和戰國區別的理解,也是一個沒有定論的答案。對此,在筆者看來,就春秋和戰國的區別,一方面就是周天子地位上的巨大變化。具體來說,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雖然周王室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但是,對於齊桓公、晉文公等中原霸主,基本上都打著尊奉周王室的旗號,或者說是借著周天子的名義來稱霸天下,類似於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呢?

但是,到了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通過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周王室的權威基本上是蕩然無存了。而且,因為秦國、魏國、趙國、韓國、楚國、燕國、齊國等戰國七雄都已經稱王,周王室和諸侯國之間已經沒有什麼上下級的關係了,也即大家都是王爵了。甚至到了戰國中期,齊國和秦國一度並稱為「東西二帝」,這更加是將東周王室不放在眼裡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周王室不僅沒有什麼權威了,而且其自身的疆域更是遭到了秦國等強國的步步蠶食,乃至於最終被秦國徹底消滅。

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呢?

另一方面,對於春秋和戰國的區別,也體現在戰國的強度上。就春秋這一歷史階段,因為宗法制和分封制還沒有完全崩潰,加上生產力上的限制,促使各個諸侯國的軍隊規模是相對有限的。早在西周時期,周朝規定了周王室擁有「六軍」,諸侯大國為「三軍」。彼時,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由此,對於晉國、齊國、楚國、秦國等諸侯大國,在春秋時期只有數萬人的軍隊。在此基礎上,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規模,自然也是相對有限的,和戰國時期顯然不可相提並論。

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呢?

最後,到了戰國這一歷史階段,戰國七雄之間的戰爭經常是數十萬人規模的。比如秦國和趙國之間的長平之戰,秦國和趙國都投入了數十萬人參戰,雙方的士兵數量甚至接近了100萬人。到了戰國末期,秦始皇在消滅楚國上,讓王翦率領了六十萬大軍,而楚國也派遣了數十萬大軍來抵抗秦軍。由此,戰爭規模也是春秋和戰國時期的重要區別。並且,在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不少是以爭霸為主,也即征服卻不佔領某個諸侯國,比如晉國和楚國爭霸時,雙方之間的戰爭不是以佔領土地為主要目的。但是,就戰國七雄來說,彼此之間的戰爭就是以兼并土地為主,比如因為上黨地區的爭奪,秦國和趙國之間就爆發了長平之戰。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春秋和戰國之間的區別,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 的精彩文章:

姜維本是魏國人,為何蜀國滅亡後,他仍圖謀恢復蜀漢?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TAG:情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