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前後美軍遍及世界的「戰爭新娘」

二戰前後美軍遍及世界的「戰爭新娘」

來自戰敗國的愛情之花

對和平與安全保障的嚮往,也同樣吸引著那些曾經敵對的戰敗國姑娘們。但是,由於她們已被打上了敵人的烙印,要想以戰爭新娘的身份被美國人所接受,似乎更加困難。

美軍進入德國後,軍方高層並不鼓勵美國大兵與德國市民接觸和交往,還經常提醒士兵們,德國並不屬於被解放的國家,而是一個敵對的戰敗國。但是,由於戰後軍方需要大量文職僱員,於是美國大兵與德國和奧地利文職人員的接觸仍非常普遍。德國民族主義者也不贊成該國女性與美國人接觸和交往,那些與美國人有過交往的女性往往會受到孤立和排斥,這種情形又逼迫她們只能與美國人交往。

二戰前後美軍遍及世界的「戰爭新娘」

事實上,美軍幾乎所有現役人員從未真正嚴格執行過軍方倡導的「不交往」政策,但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胆地違反「不得與德國女性結婚」的禁令。於是,一些德國姑娘只好與美國大兵秘密結婚,有的甚至還生下了孩子。到1946年12月,這一禁令被正式取消。但是,美國軍方仍然想方設法繼續阻撓美國大兵與德國女性間的結合,比如雙方結婚需要經過三個月的等待期,結婚之前要對德國新娘進行審查。當時不僅在美軍內部,就連美國國內也有許多民眾一的無法接受這種婚姻。

在德國境內,美國大兵遇到的也不僅僅只有德國女性。1945年,盟軍解放德國的,共釋放、解救了大約950萬名來自歐洲各國的勞工、囚犯和集中營的倖存者,佐拉·沃仟就是其中之一。佐拉一家是塞爾維亞人,被營救後他們很擔心會被強制遣送回南斯拉夫,於是便私自前往慕尼黑的美國人管轄區。佐拉在當地的紅十字會服務部得到了一個工作崗位。

二戰前後美軍遍及世界的「戰爭新娘」

在慕尼黑,她遇到了自己未來的丈夫喬·沃什。佐拉回憶說:「我的母親非常喜歡他。看到我和他交往,母親很開心。他為人寬厚,也很愛我。他總是開玩笑地說,『我要娶你』,我聽到很多美國大兵都曾對女孩們說過這句話。於是,我告訴他,我不想再聽到這句話了。」但是,最終佐拉還是嫁給了喬。3月29日,他們在德國結婚。1946年7月,佐拉抵達美國。當年12月,她的母親和繼父也來到美國與她一起生活。服役期滿後,喬也返回美國與佐拉團聚。同樣作為戰敗國的日本,戰後的情形與德國也差不多。佔領日本的美軍也要遵守相似的禁令和紀律。雖然軍方並沒有明令禁止美軍士兵與日本平民接觸,但雙方之間的交往還是有一定的限度。不過,翱在德國一樣,美軍也需要大量文職人員幫助維護戰後日本社會的秩序,於是,美國大兵與日本平民的接觸和交往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戰前後美軍遍及世界的「戰爭新娘」

日本的戰敗促使日本社會中女性的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日本民族優越感的消退,舊的法律和傳統對女性的束縛也被人們抽之腦後。美軍佔領日本8個月後,年輕的日本女性也學會了穿高跟鞋和西式服裝。儘管日本媒體仍把美國人比喻為「謀殺的惡魔」,但是美國大兵的友善和寬容與傳統日本男人的強權與霸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因此也受到了眾多日本年輕女性的青睞。

不過,美國大兵在與日本女性的交往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因雙方存在的種族偏見而造成的障礙。美國人普遍對亞洲人抱有一種偏見,認為亞洲人存在種種缺點,而日本人則無法接受日本女性與不同種族的人結婚所生下的混血兒,因為他們希望保持一種純正的血統。但是,不管怎麼說,二戰後還是有大約10萬名美軍現役人員與遠東地區的女孩結為連理。

二戰前後美軍遍及世界的「戰爭新娘」

《戰爭新娘法》開闢新生活

要找到一個外國新娘或許並不太難,但如何帶入美國卻是困難重重。當時不僅軍內對結婚作出了限制,美國的移民法也製造了各種障礙。因此,一些戰爭新娘或準新娘直到結婚或訂婚多年以後,仍然無法到美國與丈夫團聚。一些未能得到軍方協助的戰爭新娘,曾經試圖獨闖美國,但最終都難逃被遣送回國的命運。當時,美國移民法禁止不適合成為美國公民的外國人入境,而且將每年的移民人數限制在15萬人,這使得異國分居以及孩子的照顧問題日益突出。為此,美國國會於1945年通過了《戰爭新娘法》。該法案有效期為三年,可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國外服役的美軍現役人員的外國新娘(新郎)及其未成年子女更方便地進入美國。6個月後,美國國會又通過了《未婚妻法》。根據該法案,美國政府可以向在國外服役的美軍現役人員的未婚妻頒發有效期為3個月的簽證。若在有效期內他們沒有結婚,則未婚妻將被遣送回國。

二戰前後美軍遍及世界的「戰爭新娘」

大多數戰爭新娘都是跟隨換防撤回的部隊或醫院船來到美國的。1946年,第一批抵達美國的戰爭新娘引起了美國國內民眾和媒體的強烈關注,有部分美國單身女性甚至還抱怨這些入「偷走了我們的男孩」。安妮特在來美國之前就已取得了碩士學位,因此她得到了一份在學校教法語的工作,一千就是二十多年。佐拉到美國後就職於一家大型禮品商店,述經常和其他一些戰爭新娘出現在屯視節目上,講述她們浪漫而不平凡的經歷,幾乎成了名人。當然,也並非所有的戰爭新娘都能擁有美好的生活。跟隨美國大兵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後,一些戰爭新娘突然發現,自己丈夫口中所描繪的富麗堂皇的家園,竟然只是一所所小農舍,而且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感覺上當的她們此時才追悔莫及,還有一些戰爭新娘不幸成了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為了孩子也只得忍氣吞聲。

二戰前後美軍遍及世界的「戰爭新娘」

絕大多數戰爭新娘都能很快調整自己,並投入到全新的生活中。由於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擁有最多的移民和移民後代,因此戰爭新娘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地的生活,幾乎變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國人。一些人還與父母取得了聯繫,並邀請他們到美國作客。多年後,仍然有人開玩笑地問艾倫,「你喜歡這裡嗎?」艾倫也總是愉快地答道,「我要是不喜歡這裡,早就回家了。」艾倫的回答或許代表了絕大多數戰爭新娘的心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1972年「水門事件」後危險向尼克松逼近
農業學大寨時的冬日溫馨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