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美國杜克大學用14幅漫畫向畢業生講述了學校對其未來的期許,這也是真正受教育者終其一生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

01

堅持

Stick with it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如果你想最大化自己的潛能,

堅持在專註的領域不斷精深。

02

擁有感恩的心

Give back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一顆感恩的心回報他人,

一顆慷概的心給予他人,

二者同樣重要。

03

做自己,善於學習

Be true to yourself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接受教育不僅是獲得知識,

學會學習,才能自我升級。

04

靈感來自閱讀

Reading leads to inspiration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閱讀激發靈感,

實踐帶來提升。

05

善意

Be kind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仁慈的對待他人,

讓善意像空氣一樣流動。

06

受教育不代表聰明

Educated ≠ Smart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教育讓你既獨立思考, 又能善於傾聽,

有時後者更加重要。

07

教育讓你學會反思

Stop and look back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請允許自己時不時停下腳步,

回望過去,並思考它的意義。

08

擁抱不確定的生活

Embrace ambiguity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生命的本質就是不確定,

勇敢接受,自有樂趣。

09

價值在挑戰中實現

This is your Life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個人價值與經歷的挑戰正相關,

人們總是愛停留在舒適區,

但停止腳步,也意味著甘於平庸。

10

學會在拒絕中找機遇

Reframe rejection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拒絕不是終結,而是給你機會,

去學會等待和進行再一次嘗試。

11

關注人本身,而非頭銜

Respect people over job titles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在別人身上學到什麼,

保持謙虛,向他人學習的習慣絕不會錯。

12

「關係」比「物質」重要

Relationships matter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從與人們建立友好關係中獲得滿足感,

物質的佔有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幸福。

13

人生選擇沒有對錯

No right or wrong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與其讓迷茫和焦慮佔領自己的內心,

不如冷靜的部署,執著的堅持,

自然而然,未來就在看得見的遠方。

14

別過無意識的生活

Pay close Attention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別讓生活悄然溜走而渾然不覺,

別在周而復始中遺忘了為何出發,

留心觀察,用心體會,生命因此不同。

延伸閱讀:

家長,你想過這樣和孩子聊天嗎?

1、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盡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只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藉機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2、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3、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大人就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只要你這麼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咽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課!無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4、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5、肢體語言溝通

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盡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通常如果我這樣做,兒子一定會抗議:「媽媽,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