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華11篇被撤論文真相大白? 原來又是學生坑導師

清華11篇被撤論文真相大白? 原來又是學生坑導師


  來源:知社學術圈


  論文有風險,署名要謹慎,不是撿到籃子就是菜。有時候就是一個靶子,永遠立在那裡,讓人打的。這不,10月19日,國際知名的撤稿觀察網站Retraction Watch繼報道哈佛撤稿31篇之後[詳見知社國內首家特別報道,哈佛大學清理門戶],又扔出猛料,報道清華大學論文因重複使用圖片、偽造作者等學術不端行為,撤稿11篇。昨天,經科學網報道,該事件在國內發酵,引起廣泛傳播和熱烈討論,成為輿情事件。


  涉案論文作者來自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不愧是深圳速度,昨天,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官網即刊發聲明,對該事件作出說明。原來,這已經是老新聞了。讓我們先看聲明全文:


  關於對葉肖鑫學術不端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說明


  近日,互聯網上出現關於我院2010級博士生葉肖鑫為第一作者的多篇論文被撤稿的信息。2017年4月,我院已會同學校有關部門,對葉肖鑫涉及嚴重學術不端的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撤銷其博士學位,同時對其導師追責問責。現將有關調查和處理情況說明如下。


  葉肖鑫於2010年進入我院攻讀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15年7月畢業並獲清華大學博士學位,指導教師為我院新材料研究所唐國翌教授。

  2016年3月,唐國翌教授收到對葉肖鑫為第一作者所發表論文可能存在學術問題的舉報後,立即組織對葉肖鑫就讀博士生期間發表的16篇論文進行全面核查,發現存在自我抄襲、圖片重複利用、編造實驗結果等問題,隨即與相關出版機構多次溝通,提出全部撤稿的要求。通過對葉肖鑫博士學位論文的核查,發現同樣存在上述問題。經我院進一步核查,初步判斷葉肖鑫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2017年1月,校學術委員會成立專門工作組進行調查並經學術道德分委員會討論,認定葉肖鑫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其導師唐國翌對此負有指導管理方面的責任。2017年4月28日,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決定撤銷葉肖鑫博士學位,該處理結果在校內進行了公告。2017年6月,我院停止唐國翌教授招收研究生資格,撤銷其材料學科負責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職務,目前其已辦理退休手續。


  2017年9月,我院以此事為典型警示案例,從研究生入學教育開始,強化培養良好學風和端正學術行為的教育環節,並組織面向全體研究生導師的專項學習教育活動,同時針對新上崗導師就認真履行導師職責、加強對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進行重點培訓,進一步明確相關工作要求。


  清華大學對於學術不端行為堅持零容忍態度,一經查實絕不姑息、嚴肅處理。我們將深刻汲取此次事件的教訓,進一步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學術誠信教育,嚴格相關管理措施,營造良好學術風氣,嚴防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同時,歡迎社會各界繼續對我院的學風建設工作予以監督。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2018年10月21日

  不愧是清華作風,反應迅速,雷厲風行,值得點贊。原來是學生學術不端,自我抄襲、編造數據、重複使用圖片,而導師則指導監管不力,均在去年就已經做了嚴肅處理:學生撤銷博士學位,導師停止招生資格,撤銷職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生博士期間16篇論文全部存在問題,聲明稱已經全部提出撤稿要求。


  不過,相信不少讀者和吃瓜群眾會恍然大悟又早知如此的樣子,原來又是學生坑導師!


  我們大致可以理一理兩個基本的事實:


  此次涉及的11篇論文,通訊作者均為導師,而第一作者均為涉事的葉姓學生。


  6篇被撤稿論文都有一位神秘的共同作者,喬治亞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的副教授Zion T.H。 Tse。據稱此君完全不知情,屬於被掛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對此沒有異議,從撤稿聲明可以看出: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the first author wish to mention that the co-author Zion T.H。 Tse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preparation and handling of this article。 He was not informed about the publication and he did not grant the use of his name and affiliation in the publication。


  有意思的是,涉及Zion T.H。 Tse論文的撤稿聲明,都提到了偽造作者這一條,而清華深研院的聲明,對此沒有提及。更有意思的是,從這段撤稿聲明可以推測,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均不否認自己參與文章準備,對文章發表知情,並同意署名的。


  坊間有一種說法,稱學生用導師名字申請郵箱投稿,在最後校稿的時候再改回來,但有一次忘記修改了。撤稿聲明也確實提到了郵箱:


  Journal records indicate that confirmation of the submiss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article was sent to the first author』s email address, in addition to an email that used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s name (guoyitangforwork@163.com)。

  但是,綜合各方面信息來看,不存在學生在導師不知情的情況下投稿的情形。導師是完全知情,參與文章準備,並同意署名的。


  此外,大家難免還有其他幾個疑問,引發各方群眾熱烈討論:


  不斷強勢要求他人引用自己論文、導致事件曝光的審稿人,究竟是誰?物理所曹則賢犀利評論揭開了冰山一角。國內這些年突飛猛進,湧現不少高被引論文和高H因子作者,到底有多少水分?


  過度強調文章的大環境和土壤,怎麼可能根除這些現象的萌芽?各種人才計劃和評價指標,是不是需要反省?君不見,葉生不是就差點入圍清華大學學術新秀么?


  學生背著導師灌水,導師究竟該負什麼樣的責任?導師怎麼可能不知情呢? 為什麼都是學生背鍋?通訊作者難道不負責任嗎?


  論文有風險,署名需謹慎,不是撿到籃子里都是菜啊,有時候就是一個靶子,永遠立在那裡,讓人打的。 


  對此種種,您有什麼看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位科學家共同分享
一見鍾情,見的到底是哪門子「情」?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