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文 | 胡洋

32歲的楊冪,正在迫切尋求轉型。

電影《寶貝兒》尚未上映之際,外界對這部影片的關注點在於,這是一部現實題材電影,《馬背上的法庭》的導演劉傑又一力作,並有知名大導演侯孝賢為其「背書」。但聲名,似乎也止於此。

直到官方正式發出消息:「流量一姐」楊冪加盟文藝片,並將在片中出演身患殘疾的農村婦女一角。《寶貝兒》這才最大限度的得到了外界乃至外媒的強有力關注;而女主角楊冪也因為電影中的「扮丑」形象,被各大媒體標榜為「繼趙薇、范冰冰」等女藝人之後的,又一位謀求轉型的一線女藝人。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但與「前輩們」相比,楊冪的轉型之路,並不順利。

截至目前,《寶貝兒》的累積票房剛破2000萬,在一眾影片上映當中,排名第七,票房走勢甚至不如「老片」《無雙》《找到你》兩部影片;口碑層面,豆瓣超13000人打出5.8分,貓眼、淘票票觀眾評分分別為5.4分和6.6分,情況不甚理想。

作為楊冪的轉型力作,《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利,誰的鍋?「流量一姐」楊冪謀求轉型,卻遭遇「罵聲連連」,這是為何?一切要從電影本身說起。

《寶貝兒》與「楊冪」:一場藝術與流量的碰撞

在電影《寶貝兒》召開的發布會上,導演劉傑曾對楊冪說道,「這可能是你有史以來票房最低的作品」,楊冪則回應道,「這可能也是你有史以來評分最低的一部電影」。

沒想到一語成讖,當初兩個人的「玩笑話」,卻成為了當前影片上映的真實寫照。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寶貝兒》在未上映之前,外界就已經對「劉傑與楊冪」的新型組合,充滿了質疑。很多網友表示,儘管這兩年流量型藝人,足夠努力,但其「花瓶」式的演技能否經受住大熒幕的考核,依舊是最大問題。

於是,《寶貝兒》便成為了一部「藝術與流量結合下」的失敗品。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從影片豆瓣評分來看,《寶貝兒》的創作水準確實如網友所言,「創下了劉傑導演生涯中的影片質量最低」。作為一部關注社會話題的現實題材,《寶貝兒》與以往在大銀幕中常見的現實影片,確實有所不同。整部影片風格相對平淡,試圖抒寫中國農村社會情況,涉及了棄嬰兒、殘疾兒童、寄養制度等一系列社會話題。

但也正是因為影片主題想要表達「太多」,導致整體節奏略顯雜亂,主次層面尚不明確。比如,楊冪與養母之間的寄養關係,鋪墊過多,卻又失去了與主線有過多的「直接」聯繫;而郭京飛飾演的孩子家長,人物動機、起承轉合完全沒有交代清楚,加上,郭京飛的「單薄」演技,讓父親這個角色尚未發揮出重要作用。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影片更大的爭議點在於主演楊冪。楊冪作為時下炙手可熱的「流量一姐」,與她相關的新聞,也基本是時裝、街拍、炒作、代言等諸多流量話題。

一直以來,楊冪雖有大、小銀(熒)幕兼顧的野心,但翻開她的作品履歷,《小時代》、《爵跡》、《何以笙簫默》、《三生三世水桃花》等諸多代表作品,豆瓣評分大多在6分以下。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楊冪代表作豆瓣評分)

楊冪的「挖掘者」李少紅導演曾表示,「楊冪因從小在劇組生活,因此她的表演方式就是『痛苦就是,哇哇哇;快樂就是,哈哈哈』,不過腦子」。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而這樣的表演方式,自然是經不住大銀幕考驗。片中的楊冪,雖在導演要求下下鄉體驗,並褪去明星光環,努力「扮丑」,甚至操著一口南京方言,但片面化的表演方式(只靠眉毛、眼睛調動情緒),依舊未能調動觀眾情緒,甚至成為網友口中的「放大鏡下的失敗案例」。

是楊冪「錯」了嗎?也不盡然。其實,近年來,「文藝片搭檔流量明星」的模式,時有發生,且成功案例頗多。諸如,范冰冰之於《我不是潘金蓮》、趙薇之於《親愛的》等等。似乎,女演員「扮丑」都極易獲得成功,且得到觀眾認可,但到了楊冪,這個「魔法」卻失靈了,原因為何?

「流量一姐」楊冪:光環下的轉型之路

毫無疑問,楊冪刻意「扮丑」是為了轉型。已經32歲的她,早已了解、並熟知娛樂圈的生存法則:名氣、光環,都只是過眼雲煙,真正能夠留下來的除了作品,只剩好作品。

楊冪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有本事就殺了我,殺不死,就等著我變得更強大吧」。這幾年,楊冪似乎也真的在越變越「強大」:她是粉絲眼中的知名女藝人、是圈內好友公認的高情商明星,是大導口中勤奮踏實又有耐心的吃苦型藝人,也是資本家眼中善於管理公司的女老闆。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楊冪自己的公司——嘉行傳媒,2017年已達到估值50億人民幣)

似乎,除了「演員」,楊冪的其他身份都被自己管理的井井有條。但正是這樣一位演技備受質疑的流量型藝人,卻宣告全世界,「要成為表演藝術家」。如果沒有記錯,在楊冪之前,中國女演員中宣稱自己想要成為「表演藝術家」的女演員,只有郝蕾和周迅。

對比之下,楊冪的「演技」水準,自然備受批判。客觀來講,這幾年楊冪也有所「進步」:《寶貝兒》雖未達到為影片加分,卻也達到及格水準;《我是證人》中楊冪一改往日形象,出演一位「盲女」;《綉春刀2》楊冪搭檔張震,演技雖略顯雞肋,但看得出她的認真與努力;《逆時營救》楊冪憑藉此片獲得休斯頓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獎項不重,卻也有所進步........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流量型女藝人的「轉型」之路,並不簡單。尤其是對於這樣的一位當紅的女藝人而言,過於熟悉的大眾面孔,精緻化妝容的濾鏡成分,以及放不下的偶像包袱,都會成為「轉型」之路上的絆腳石。慶幸的是,楊冪放下了;不幸的是,時間似乎晚了。

范冰冰拍《我不是潘金蓮》之前,曾有《蘋果》《觀音山》兩部文藝片「背書」,再加上在李玉、馮小剛等知名大導演的調教之下,「後天」表演天賦尚未完全磨滅;趙薇拍攝《親愛的》之前,演技也曾一直備受觀眾質疑,但「扮丑」之後的農村婦女形象,卻讓其坐穩「演技派」寶座;馬伊琍拍《找到你》之前,給觀眾留下的固有印象一直是溫柔、善良,農村婦女的形象則進一步拓寬其自身戲路.....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不難發現,流量型藝人,尤其是女藝人,在「轉型」之路上,也需要有「演技」背書。可楊冪這些年,最被觀眾熟知的代表作品,依舊是「偶像劇」——高產量和高密度的曝光度下,楊冪對演技已經失去了天然的靈氣。這或許,也是楊冪在《寶貝兒》中演技尚未得到認可的重要原因,而對於楊冪而言,她真的儘力了。

「特別羨慕周迅,特別希望能擁有她那種超強的感受力,去詮釋好每一個角色」,這是楊冪在接受採訪中,常常提到的一句話。可見,在楊冪心中,她明白演員的靈氣和感受力的重要性。但對於演員楊冪而言,這條路並不好走。

《寶貝兒》口碑票房「雙失靈」,楊冪「轉型」大銀幕之夢破碎?


刻意的「扮丑」,或許會得到觀眾短時間內的觀眾;但在大銀幕的「放大」之下,沒有演技的「扮丑」,只會招來批判聲。既然如此,不如做回「自己」。

比起「扮丑」,觀眾或許更愛那個每一個打光都要求「美美美」的「明星」楊冪。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