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曹文軒:中國兒童文學需要重新面對現實主義

曹文軒:中國兒童文學需要重新面對現實主義

「我與曹文軒老師是一代人,我深深地理解他筆下童年的苦和苦難。讓人感動的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面對這種苦和苦難,沒有沉入到黑暗中去,他們心中始終充滿了亮光,這正是表達了現實生活中人性最為美好和偉大的一面。」在近日由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少總社聯合主辦的「曹文軒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研討會」上,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校長田樹林說,我和學生們一起讀《草房子》《青銅葵花》,通過他們的感受和眼神,我能感覺到這種溫暖和優美的文字,在孩子們的靈魂中植下了一方凈土,從而長出一朵朵純凈快樂而堅強自信的蓮花。

此次研討會以「擔當」「悲憫」「初心」為話題,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曹文軒與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媒體、師生代表百餘人展開研討,中少總社還在現場發布了插圖版《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曹文軒在該社出版過的全系列作品的有聲朗讀版。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金波認為,兒童文學無論用何種體裁與技巧,心中都要有現實生活作為支撐。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說,社會上推崇的兒童文學多是一些溫馨、明快的,甚至是搞笑的作品,但另一類深刻的、直抵兒童心靈的兒童文學,卻很少受到鼓勵和推崇。事實上,我們在創作中不應迴避這類題材,作者在書寫苦難時,也蘊含文學的審美、擔當與悲憫,歌頌了人性的可貴與美好,孩子在看到苦難的同時,也能喚起他們走出苦難、面對未來的勇氣。

「現實主義精神,是人類文學史的魂。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基本上都是現實主義精神的產物。但到了上個世紀中期,這一精神漸漸地不再像從前那樣被強調了,代之而起的是『虛構』『想像』『幻想』——這些詞成為作家們說來說去的高頻詞,現實主義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目光漸漸從歷史、從現實之上挪移開了,而這些恰恰是文學創作的根本性資源。現實的神奇、出人意料以及其背後複雜而豐富的含義,遠遠超出虛構、想像所能給予我們的。」曹文軒坦言,「現在很多創作對現實主義精神的淡忘,不僅對現成的、絕妙的故事視而不見,而且還逐漸忘卻了『功夫』二字,忘記了對功夫的操守,比如現在的一些兒童文學圖書封面和插圖,大多只有創意,而沒有功夫。有價值的創意是建立在功夫之上的,中國的兒童文學是不是需要重新面對現實主義呢?」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22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