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的一生:一輩子,在雲里寫詩,在泥里生活,在歲月里洒脫

蘇軾的一生:一輩子,在雲里寫詩,在泥里生活,在歲月里洒脫

蘇軾

九百年前的某一天,在唐朝眉州一地,蘇家誕生了一個哇哇大哭的嬰兒,在家發奮讀書準備進京考取進士的父親蘇洵大喜之下,給嬰兒取名一個字軾,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此時此刻,一心考取功名的父親蘇洵不知道,疼愛的摸著孩子的母親程夫人不知道,甚至就連兩眼淚汪汪的小蘇軾自己都不知道,這個嬰兒的誕生及成長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

蘇軾,在雲里寫詩,在泥里生活,在歲月里洒脫。

(一)「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嘉祐元年(1056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年僅二十一歲的蘇軾首次出川參加科舉考試,在父親蘇洵的帶領下,蘇軾與弟弟蘇轍沿江東下,於次年到達汴京。

此時的主考官正是之前因范仲淹之事被貶的歐陽修,仁宗雖貶歐陽修,但是仁宗愛惜歐陽修才華,特命歐陽修撰寫史書,同時在這次科舉中任主考官。

歐陽修

由於歐陽修一直領導詩文新運動,蘇軾豪放的感情,爽朗的性格,洒脫的文風,立刻引起了歐陽修的注意,蘇軾在考試中一文《刑賞忠厚之至論》更是震動朝野,歐陽修因此大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二)命運多舛

就在蘇軾官運亨通,打算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展抱負之時,在汴京的蘇軾卻得到母親病故的消息,蘇軾悲痛之下,只能辭官回家。等守滿母親喪期回京後,蘇軾在歐陽修的賞識幫助下,先是被封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之後改任判登聞鼓院。

怎奈天有不測風雲,在京的蘇軾再次收到噩耗——父親蘇洵病故,蘇軾只能再度辭官回家,而這次辭官,是蘇軾一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

(三)王安石的「愛」與「恨」

三年之後,父親喪期已滿,蘇軾雄心壯志再度回京,可這次,官場大變,自神宗即位後,憂心宋廷,早年聽聞王安石素有才華,便封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

蘇軾回京之時,正是王安石開始編髮之日,王安石手執大權,打壓以歐陽修為首的守舊派,四處貶官,而與歐陽修親近的蘇軾,自然不會被王安石放過,只是王安石頗為愛惜蘇軾才華,僅僅將蘇軾驅逐出京,王安石曾看著蘇軾大嘆:不知道幾百年才出一個蘇東坡。

王安石

(四)官場的結束,文學的鼎盛——烏台詩案

元豐二年(1079年),此時的蘇軾已經四十三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為不惑之年,不惑的意思是人到中年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可是蘇軾不一樣,蘇軾是文人,有文人的傲氣,即便被其他派排斥,被小人陷害,他依舊有自己的傲骨,就在那一年,他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

這本沒什麼,但是他在一文中寫了「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語句,頓時被小人利用,指責蘇軾包藏禍心,對朝廷多有怨言,對神宗不滿,頓時朝廷之上掀起一股「倒蘇」狂潮,甚至有人曾稱「不殺蘇不足以鎮天下」。

此時王安石被陷害,朝堂之上遍布小人,神宗不能辨清,派兵捉拿蘇軾回京。

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被逮捕,押向御史台,史稱「烏台詩案」,由於御史台終年棲息烏鴉,又被稱為烏台。

此時歐陽修雖去世,但歐陽修長子歐陽發在朝中為官,為了救援蘇軾,歐陽發聯絡汴京忠良之臣,在神宗面前苦苦哀求,就在神宗不為所動,執意殺害蘇軾之時,此時辭去宰相之位的王安石站了出來,為蘇軾辯解,其他派雖被小人弄得四分五裂,但王安石積威很重,他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神宗出於一定的考慮,放過蘇軾,貶蘇軾為黃州團練副使,此職只是虛職,實權不多,從此,蘇軾對朝政心灰意冷。

蘇軾

(五)最後的輝煌——千古文章

蘇軾晚年雖被貶各州各地,但蘇軾並無李白被貶的痛苦和憤懣,也並無元稹那樣攀附貴族,重入仕途,而是與柳宗元一樣,寄情詩詞,以山水為樂。

蘇軾每到一地,便留下千古名作。

如被貶黃州,蘇軾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如居於密州,蘇軾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如經過汝州,蘇軾寫下了《題西林壁》。

如路過泗州,蘇軾寫下了《泗州僧伽塔》。

......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可以成為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為後世留下了許多作品與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到中年,不懂這四條天規,人生定福氣淺薄,多災多難!
一個人,一輩子千萬不可觸犯這三條天規,否則命運坎坷,難成大器

TAG:京博國學 |